着眼长远求长效 石泉实施“三带三扶三长效”产业扶贫纪实

安康日报 2019-03-08 01:00 大字

[摘要]——石泉实施“三带三扶三长效”产业扶贫纪实

石泉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探索出具有石泉特色的“三带三扶三长效”产业脱贫新路径,推动了脱贫攻坚由“输血”向“造血”改变。

通过实施能人兴业、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带动贫困户,着力扶能人、扶企业、扶贫困户,构建长效产业、长期就业、长远增收。2018年,石泉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都位居全市循环经济县区第一,5389户贫困户落实了中长期产业,户均产业增收2650元。截至2018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7.3%,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成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亮点。

“三带动”强引领

年还没过完,饶峰镇胜利村村民杨先飞就到饶峰驿站景区开始上班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杨先飞高兴地说:“这得亏能人杨卫东返乡创业建景区、建园区,带动了我们贫困户稳定增收!”

2015年,从饶峰镇胜利村走出去的致富能人杨卫东回到家乡,他依托自己的企业,深入挖掘子午栈道文化价值,围绕历史文化打造了饶峰驿站景区,使胜利村成为休闲度假旅游村。在旅游发展的带动下,如今胜利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超过17000元。在杨卫东看来,旅游村不仅带来了收入、人气,还带来和谐稳定。

杨先飞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在外面打工,每个月2000多块钱工资,来回开销存不上几个钱,如今回到家乡在景区打工,每年土地租金是2000元,年底的入股分红是5000多元,再加上自己每个月有三四千块钱的工资,收入翻了好几番,2017年我家就脱贫了。”杨先飞说:“在家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稳定增收,真可谓是两全其美!”

石泉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广大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想要发展,却没有带头人,这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严重短板。为破解产业扶贫发展难题,石泉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酝酿出台并实施了“能人兴村”战略,鼓励能人返乡创业,做实做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破解农民持续增收难题,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石泉县在产业扶贫中,通过深入挖掘能人在知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把各方产业要素激活起来,大力实施能人兴业、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带动工程,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产业托管、订单回购、利益分红等方式,把龙头企业、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等新型经营主体有效地与贫困户联结在一起,形成“强带弱,大带小,一带多”的产业带动模式,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使贫困群众真正融入到“三业”富民之中。

截至2018年底,全县151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9899户21000人,其中31个龙头企业带动5097户11215人,全县从事旅游业人员已超过万人,旅游景区直接带动764户1641人,全县62个产业园区、110个合作社带动8691户19122人,贫困户“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三扶持”促提升

“我们的豆腐坊、榨油坊、手工糖坊……还有烧烤部落、篝火晚会、民俗演出,每天都会吸引很多游客来体验和游玩!”石泉县庖汤会和春节期间,创业能人陈国盛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在中坝作坊小镇忙碌着。“看到游客玩得高兴,村民还能赚钱致富,政府的扶持、我和公司的努力也算是值了!”陈国盛欣慰地说。

据陈国胜介绍,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他回到家乡创建中坝作坊小镇,目前二期玫瑰庄园共享农庄项目也已启动,今年将建设房车营位60个、人工智能移动房屋10栋,购置旅居房车10辆,种植玫瑰、月季等花卉景观20亩,配套建设娱乐、健身等附属设施,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游玩,同时也会带动更多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

为加快产业脱贫步伐,石泉县对能人带动贫困户脱贫成效好的,达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的,通过整合项目资金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扶持;达到示范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标准的,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0.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2018年累计兑付“能人兴业”奖补资金180万元,引导能人创办 5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88个示范化农业合作社,兴办 162 个家庭农场,择优选拔114名能人进入村级班子,推荐选举52名能人担任县镇两级“两代一委”,让能人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了很好的“头雁”效应。

为充分激发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活力,(下转四版)

通讯员 许兵

新闻推荐

安康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先进承办单位名单

附件2(2019年1月17日政协第四届安康市委员会第十二次主席会议通过)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

石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