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炼就“天使”之翅
沿着山路,胡红霞跟同事们走访贫困群众。
在石泉县两河镇中心卫生院,90后姑娘祝艳负责全镇近万名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在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如何招揽人才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7月,石泉县卫生计生系统的医学本科生招录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据医政股负责人介绍,虽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但近两年的招聘情况已经明显好于往年,不少年轻人进入了基层医疗队伍。
招人难,留人更难。走出象牙塔,书卷气尚未褪去的一批“90后”面对迅速转变的身份、陌生的环境,难免有“剑未配妥,出门已是江湖”的错愕感。这些年轻人与基层医疗工作磨合得究竟如何?笔者走进石泉乡镇,见到了几位留下来的“90后”。
是远方,也是故乡
进入基层医疗队伍,最初的缘由各有不同。说起来,最有情怀的当属甘肃小伙子杨勇。今年26岁的他毕业于齐鲁医药学院,“珍惜拥有,善待人生,无愧于心,莫问前程”,这是杨勇最初选择石泉时的想法。杨勇回忆,作出决定的那一天,给家里打了4次电话,向父亲说出了自己要去基层工作的想法。原以为会遭到反对,没想到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初到石泉县医院,杨勇被分配到普外科,这个西北小伙子孔武有力的身材有了用武之地:“抬搬患者,‘人体运输机\’,外科的工作非常有激情。”杨勇总是乐呵呵的,一笑就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带教老师就像大哥一样,让我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感谢他让我在石泉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归属感。”2017年,杨勇有了第一次抢救患者的经历。患者是一位17岁的少年,因为脾破裂入院。“经过与死神的搏斗,我感觉与身边的同事都成了战友。”这让他体会到了医生的使命。2018年,杨勇被派往120急救中心,在“最前线”继续守护石泉群众的生命健康。“这几年在医院工作,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被同事们的工作态度所感动,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他说。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在石泉县医院中医科,郝康康将一位大妈硬塞到他手里的500元钱还给了她。“阿姨,您拿着,这个钱我是不能收的,请您尊重我的工作。”
问起为何来到石泉,郝康康总是忍不住陷入回忆。26岁的郝康康是榆林人,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郝康康说,在大学的这五年,学着中医基础理论、西医解剖、阴阳五行、五运六气,感觉玄之又玄。在学校期间,对于未来的发展道路他想了很多,心中的疑问也特别多:做一名中医真的有前途吗?为什么网络上有那么多人“黑”中医呢?要不要改行学别的呢?
临近毕业,郝康康更加迷茫了,直到他看到石泉县医院的招聘简章,咨询之后,发现这里还有不少校友。“来到石泉,每天挂号的病人都很多,有时候还看不过来!”郝康康特别惊喜,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真的有用,之前的阴霾一扫而空。“从我的老师和同事身上,我学到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研究每一个小问题。通过摸索与学习,自己也渐渐拨开了迷雾,寻找到了方向——学经典、读经典、用经典,希望自己能够弘扬中医文化,传承经典国粹。”
基层工作很繁琐,但不后悔
坐着摩的,迎着雨水,到了村口再蹚着泥水走几公里山路抵达贫困群众的家里。体检结束后,原路返回,在路旁的一个桥墩子下,祝艳和同事挤在一起避雨、吃泡面。
来自汉中市西乡县的祝艳,文文弱弱,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特别腼腆。2015年8月,她通过陕西省本科毕业生招聘计划来两河镇中心卫生院上班,到现在已经3年了。
初来卫生院,祝艳一无所知,“该干什么,怎么干好?两眼一抹黑”。一个镇,几千份病历档案,而这些不同的档案,从收集到归整,能牵出千丝万缕的工作。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祝艳拿出啃硬骨头的精神,从最基本的资料整理开始,学习公卫各个项目基本知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这个小身板儿的姑娘接手了全镇2910户9219位常住居民健康档案及慢性病管理业务。
现在,卫生院每年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会上门服务。对慢性病人群每年开展至少4次健康随访、一次免费健康查体,让更多的山区群众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
繁琐的工作反倒坚定了祝艳留下来的决心,她经常走访入户,在与贫困群众的交往过程中,找到了基层工作的抓手。在两河镇中心卫生院的档案室内,祝艳穿着白大褂,对每一本居民健康档案了如指掌。“这些档案盒子里都是我们的劳动成果,想起毕业之前的挥手一别,现在自己在基层工作,我不后悔,因为跟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一样,我做的事情同样有意义。”
与祝艳一样,胡红霞也是一毕业就到基层“摸爬滚打”。2016年7月,坐着摇摇晃晃的大巴车,看着不断掠过眼前的大山,在盘旋的山路上行进了好几个小时,胡红霞到达了曾溪镇。
她成为了曾溪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扶贫专干,面对的是从未接触过的扶贫工作,开始了无数个加班、开会、下乡、整改、迎检的日子。各种工作从头学起。打扫卫生、接电话、收发公文、草拟文件、填写各类报表……她像陀螺一样飞速旋转。“基本每天晚上都要加班,看着别的同事休息,而我还在加班的时候,就特别‘心塞\’,但是也会默默给自己加油鼓劲,既然接手了这份工作,就要善始善终。”
靠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胡红霞坚持了下来。她从一个懵懂羞涩的女大学生,变成了群众口中的好医生。“伴随工作的深入,跟贫困群众打交道也多了,他们其实特别需要关心。这几年经常会有一些很感动我的事情发生,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学医的真谛。”通过这几年的高强度工作,胡红霞的感悟是,无论体制内外,只要是实实在在干工作,都很锻炼人。“现在不管什么单位,都对干部职工的管理非常严格,经常组织大家开展各类学习,这几年,我感觉自己充实了很多。”在石泉县卫计局组织的2018年上半年健康扶贫工作督查中,曾溪镇中心卫生院名列前茅。
找到留住人才的好办法
石泉医疗队伍里的这些“90后”也是全市年轻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缩影。近年来,省市县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缺乏、难以留住的问题,连出“实招”。省政府办公厅于2013年下发《关于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意见(暂行)》,全市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的医学类本科毕业生除了获得安家费3万元之外,还可以在试用期内享受转正定级工资待遇,服务期内在原工资基础上浮动两级薪级工资,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享受保障性住房,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受单位岗位和名额限制,并优先予以评定和聘用。此外,对于基层急需的岗位也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与此同时,不少县区也在此基础上开出更多吸引人的条件,比如追加补助、提高安家费标准等等。
一系列措施,让基层医护人员“难招难留”的难题有所缓解。近三年来,石泉县共选派17名学科带头人到国内知名三级医院、143名“业务技术骨干”到省市进修学习,为县、镇医院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生129人、大专生40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次性招聘97名医技人员。尤其是“医共体”成立后,建立了师徒交友、科室结对、技术支持等“帮、补”机制,有效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大家充满活力,干劲十足。
房子建好了,设备到位了,人才也来了。镇、村医疗机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基层医务人员与当地老百姓也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环境改善了,设备齐全了,能开展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增多了,还经常有市里乃至省城的专家前来看诊指导;医生医疗水平提升了,能留住的病人也多了,收入也更有保障;老百姓医保报销额度增加了,医疗质量也更有保障。
好政策和一系列保障措施留住了人才,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服务基层,这是基层群众最开心、也最欣慰的事。
随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缺人已经是普遍现象,从省市到县区,有关部门都拿出了一系列实打实的对策,吸引年轻的医学人才。然而从招人到留人,还有一段更长的路要走。
本文出现的几位90后医务工作者,经过几年的磨练,已经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医生。无论是在医院直接面对患者,还是穿梭在大山里为贫困群众服务,虽然仍有不足,但是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持下来,并且找到工作的价值,这对他们来说,就已经取得了人生“第一赛段”的胜利。
把他们留住的,既有自身在工作中渐渐获得的认同感,也有政府以及卫计部门拿出的“实招”。然而也有人选择离开。客观来说,基层的工作任务重、待遇也比不上大城市,岗位的吸引力依然不够强,因此,在继续提高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之外,为这些甘心在基层奉献的年轻一代提供更广阔的上升空间和平等的晋升机会,让基层工作成为一份有大好前景的工作,是有志于到基层工作的年轻人希望看到的。
编者按
通讯员 曹靖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正俭)8月17日,安康市退耕还林国家核查验收反馈会在石泉县召开。专家组在反馈核查结果时指出,安康市2014年度...
石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