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里的“移动式三甲医院”
本报记者 王国星
“从去年9月份来到石泉县医院工作,我对这个秦巴山里的县城和老百姓有了越来越深的感情。”4月2日,西安市第四医院的医生贺菲菲告诉记者,“我每天的工作很充实,要对糖尿病、甲亢、甲减的患者进行常规查房。为尽早掌握患者的化验结果,我需要每天去检验科十几趟取化验单,然后根据化验结果将需要修改的治疗方案及时告知主管医师,指导患者用药。”
贺菲菲只是西安市第四医院支援石泉县医院医疗队中的一位。去年以来,西安市第四医院派出50余位医护人员常驻石泉县医院、岚皋县人民医院等7个基层医疗单位,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选派医务人员下基层指导工作。
记者在支援基层的医疗队员名单上看到,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医疗队由来自西安市第四医院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科、眼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他们不分昼夜地穿行在秦巴山水间,就像一所“移动式三甲医院”。在他们的帮扶支援下,不少受援医院的多项技术已经达到了三甲医院的标准。
医生下基层不能走过场
4月2日,家住石泉县云雾山镇的65岁的王大爷,听说西安的专家要到镇里来义诊,一大早就来到义诊地点等候。
据西安市第四医院口腔科医生郝瑞向记者介绍,当时她带着王大爷抽血、化验、开药,还在一张纸条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嘱咐王大爷如果病情有变化要及时联系她。
每一次从西安出发去山区医院,医疗队员们都要长途跋涉,乘公交车,换长途大巴,再倒公交车,还得步行很长一段路。虽然辛苦,但队员们没有任何怨言。
“我们是来给百姓看病的,绝不能走过场。”支援岚皋县人民医院的西安市第四医院普外科梁骁医生也有着跟郝瑞同样的感受:“我刚到岚皋县的第一天,就有很多患者在诊室门外等着我,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刚开始基本上都是我给患者做手术,后来我就慢慢指导当地医生,协助他们一起完成手术。目前,岚皋县人民医院已经成功开展了成人腹腔镜微创疝修补术,三个多月就完成了十几例手术。”
“遇到比较严重、需要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患者,我会帮助他们联系科室和床位,一遍遍给患者画出乘车路线图,教他们学会网上挂号。”梁骁表示。
为山区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基层医院出诊的日子里,西安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符乔珊有时一天要给六七十位患者看病。部分患者在就诊离开后可能会返回多次就一个问题进行反复询问,她都会非常耐心地一一解释,直到患者听清楚了满意地离开。
符乔珊告诉记者:“为了能按时开诊,下车后我们常常一路小跑奔向医院,在诊室一忙就是一整天。不仅是忙常规业务,在看到受援医院管理和技术上的薄弱点后,我们还会帮助科室规范查房程序,就一些常见病如何进行诊疗给基层医生进行培训讲课。除此之外,我们还定期深入到更加偏僻的乡村进行义诊。在山大沟深的秦巴山区里,老百姓居住得非常分散,每次进村义诊,医疗队的专家们必须上山过河、逐户走访。”
西安市第四医院院长李兴洲表示:“对口支援的医疗帮扶模式,正在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医疗队会继续以传帮带的方式,提高受援医院医疗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培育一批医疗水平信得过、服务水平过得硬、当地医院留得住的本土医疗人才。我们不仅要给山区带来一所‘移动式三甲医院\’,更要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资源带到更多山村,让秦巴山里的老百姓能一直享受到三甲医院标准的优质医疗服务。”
目前,西安市开展城市医院对口帮扶涉贫县(区)县级医疗机构13所,乡镇卫生院112所,通过“一院帮一村”活动帮扶贫困村142个,使被帮扶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3月底,西安市第四医院支援团队共诊疗7074人次,开展手术86例,进行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230例,指导查房388次,开展各类学术讲座48次,业务培训900人次,开展新技术指导16项。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唐明)4月10日,石泉县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副科级后备干部面试在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45名年轻干部参加了紧张激烈的角逐。据介绍,该县此次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副科级后备干部的范围为符合条...
石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