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富足人欢笑 石泉“三个六”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摘要]——石泉“三个六”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石泉县全面推进“六个精准”要求、实施“六个一批”工程、健全“六个一”工作机制,“三个六”***模式实施以来,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路路畅通,贫困村面貌大变样;上得起学、看得起病,生活的阴霾一点点消失,贫困群众笑呵呵。寻穷根、找出路、共致富,这一年,看到了很多群众的笑脸,干部帮扶劲头更足了。
泥泞路,杂草地,少产业,低收入,这是石泉县池河镇良田村过去的状况。2016年1月,第一书记谢进军从前任村干部手中接过扶贫棒。他从此吃在村上,住在村上,以村为“家”,良田村在他倾情帮助下,一点一点地发生着变化。
2016年,通过产业奖补政策鼓励和精准“三业”帮助措施,贫困户都制定了相应的产业发展措施,并发放了产业奖补资金。2017年依托良田大米合作社建立了400亩的优质大米基地,带动了25户贫困户增收;利用原青山村的地理优势,栽植了50亩的红心猕猴桃和20亩的李子园;发展订单农业,栽植辣椒50亩带动6户贫困户增收。
在“第一书记”的倾情帮扶下,良田村十组贫困户王刚的“黑户”问题解决了,低保户刘胜友的低保金被冻结的问题解决了。
像谢进军这样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石泉县依据“三个六”精准模式中的“六个一”工作机制,按照“派得出、驻得下、作用好、民满意”的要求,从各镇各部门抽调一批素质过硬、作风务实、能力较强的干部,为全县有脱贫攻坚任务的150个村派驻了工作队,驻扎一线奋斗。“贫困户不脱贫,我们不回家!”驻村的第一书记们,出发前都立下这样的重誓。
张诗卫是石泉县喜河镇树林村人,因为家中收入来源匮乏、父母均为残疾,2014年张诗卫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张诗卫很勤劳,却因为缺资金限制了进一步的发展。
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为其量身定制扶贫方案,帮其贷款5万元购买了7头母猪和1头公猪。随后又给他发了30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扩建猪圈。一年下来,张诗卫靠养猪卖肉,就赚到了11万元。
2017年初他申请脱贫,自愿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并主动为村里贫困户捐助5头猪崽来表达自己对工作队帮扶的谢意。
石泉县饶峰镇牛羊河村三组的贫困户李正金起早贪黑,耗时三年致力开荒,把牛羊河村的一面半荒山建成了自己的核桃园,180余亩山地栽植5500多棵核桃树苗,主动捐献产业奖补资金修建产业路,年底成功脱贫;熨斗镇高兴村的盲人张守学在包扶干部的帮助下,学习按摩技术,在县城里当了一名实习“按摩师”,顺利脱贫;迎丰镇红花坪村的储春水积极发展产业,当了村里的生态护林员,靠着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也实现了脱贫愿望。
石泉县紧扣“三个六”扶贫举措中的“六个一批工程”,多方面制定具体帮扶计划,确保脱贫户经济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每户有1至2项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确保高质量稳定脱贫。
噼里啪啦鞭炮响,喜河镇双沟村的29户村民集体入住新家,政府为他们举办了入住仪式,还购买了生活用品。79岁的李如喜热泪盈眶,握着村干部的手不停地感谢:“都是党的政策好啊,我一个快80岁的人了,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
2017年以来,石泉县通过结对帮扶,有效促进了产业扶贫、资源优势转化、教育和医疗人才培养等工作,先后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近千次,惠及群众1万余人。
通过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贫困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入户的路更平了,贫困户的收入更稳了,村里的环境卫生更好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也更浓了。
通讯员 胡红莉 陈晨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彭玉革)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省盐业体制改革精神,推进各县区盐业改革重点工作,2月1日,市政府召开县区盐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副市长寇全安出席会议并讲话。在听取市编委办、市人社局、市国...
石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