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正能量 石泉“民歌王”陈永兵双手残疾、右眼失明 照顾母亲和侄子侄女 他还搞产业撑起致富梦

华商报 2017-12-11 05:12 大字

“正月是新年,幺姑进花园,手拿花籽撒满园;二月是花朝,那花儿生起了,我吩咐梅香把水浇;三月是清明,花儿长成林,我吩咐梅香把粪淋。”陈永兵是石泉县饶峰镇新华村17组村民,也是一位本地民歌传唱人,经历曲折的他却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如今,他靠着这股劲头又向贫穷发起了挑战。

自己身有残疾

不忘抚养哥哥子女

今年50岁的陈永兵是个非常不幸的人。1岁时,父母下地干活将其放在火炉旁,年幼的陈永兵不慎跌入火炉导致双手严重烧伤,虽经抢救但最终仍落下残疾。

2000年父亲去世后,为了照顾腿有残疾的母亲,陈永兵和哥哥毅然扛起了养家的大梁。石泉县饶峰镇新华村村民寇德友介绍,“小伙子虽然残疾但是一个诚实憨厚特别励志的人,从没有因为家庭、个人原因丧失斗志,每天跟着我在工地上摸爬滚打,抬石头、背沙子,很不容易。”为了外出赚钱,他和家人明确分工,妈妈在家照顾两个年幼孩子,哥哥负责种地看门。不想2001年,陈永兵上山砍柴不慎被树枝刺中眼睛,导致右眼失明。然而不幸接踵而至,2004年,嫂子精神病复发,丢下4岁的侄儿和2岁的侄女不知去向。2006年哥哥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后瘫痪在床,2013年不幸去世。

“多少次我都想撇开这个家一走了之。要是我走了,妈妈怎么办?哥哥留下的两个儿女怎么办?”陈永兵说,哥哥的儿女就是他的儿女,再苦再累也要把他们抚养成人。侄儿陈文召、侄女陈文英到了入学年龄,陈永兵上山砍柴、捡野果、砍葛藤卖钱补贴家用,加上打工挣的钱,两个孩子有了学上。

如今,陈文召已是石泉县职中二年级学生,侄女陈文英在饶峰镇九年制学校上初三。两个孩子都很懂事,侄女从小成绩优异,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等我考上大学,一定让您过上好日子。”因从小失去父亲,在陈文英的心中早已把陈永兵当成了父亲。

民歌唱出不屈人生

扶贫产业撑起致富梦

陈永兵的事迹不仅感动了乡邻,也受到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的关爱。2011年,在村委会担保下,陈永兵借贷3万元开始建设新房。2012年5月,一位不知名的爱心人士获知他的感人事迹后,悄悄地捐赠给他1万元。如今,陈永兵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除了他面对人生不屈的精神,还有他在民歌方面的特长。陈永兵从小热爱民歌,每到劳作之余他都会吊吊嗓子,唱唱歌,既可以练习又可以解乏。他会唱的民歌种类很多,《放羊歌》、《打麻篮》、《十爱》、《十拜》、《十送金簪》、《打仙桃》、《喜鹊报喜》、《姐儿下河洗头》等民歌他都会唱。据说他能一口气唱四五十首民歌。2012年,安康市石泉县首届民歌大赛上,正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农村老汉从海选到决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一首悠扬的《撒花调》征服全场观众,拔得头筹,他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民歌王”。

2014年6月,陈永兵被安康市文明办授予“安康好人”称号;2015年2月,被石泉县委、县政府授予“最美道德模范”;2015年10月,当选为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表彰。2016年,陈永兵在脱贫攻坚政策的照顾下,再次向银行申请借贷5万元,正式开启了产业致富梦。

2017年,陈永兵种植黄花2亩,养猪18头,获利2.2万元,人均增收1750元。同时,他被新华村村民陈文龙聘为药材基地管护员兼股东,利润均分。问起其中缘由,陈文龙说,陈永兵天生勤劳、诚实、憨厚、可信,大家都愿意跟他合作。“以前的发展资本是靠低保金和残疾金,如今我的资本日积月累,最多再有一两年就能彻底摆脱脱贫。”陈永兵说。华商报记者 王斌 通讯员 赵华斌 周洁

新闻推荐

群众致富的引路人 ——记“最美农技员”池河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廖元江

本报记者吴莎莎11月15日,得知自己被评选为2017年度农业部“最美农技员”这个消息的时候,廖元江正在一位养殖户家中核查养殖畜禽的数量。从事畜牧技术推广以及畜禽治疗和防疫工作的廖元江,走遍了石泉...

石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