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开花结果 安康以业兴农助力脱贫
农业特色扶贫产业——茶产业
治贫之本,在于产业。在推进农业产业扶贫进程中,安康市农业农村局把农业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以产业扶贫为引领,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通过“抓产业、抓主体、抓技术、强联结、强品牌、强营销”“三抓三强”举措,产业扶贫不断“开花结果”,累计受益20.03万户68.78万人,2019年人均增收2405元。2019年陕西省产业扶贫成效考核安康产业扶贫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安康市农业农村局聚力发展“茶叶、魔芋、生猪、核桃、生态渔业”五大主导产业和“蚕桑、中药材、食用菌”等传统特色产业,形成了“5+X”扶贫产业格局,主导特色产业覆盖到所有贫困村和所有产业扶持户。截至2019年,全市茶叶面积达100.8万亩、产量4.01万吨,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二;建成魔芋基地49.5万亩,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生猪出栏177.4万头;水产品产量4.2万吨;蚕桑面积4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75万亩,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47.86亿元,增长4.3%。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475元,增长10.2%,增速居全省第一。
新主体链动农户发展。安康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持续实施“千村千园”“十百千万”工程,聚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带贫益贫能力。目前,全市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64家、市级211家;现代农业园区110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6000家;省级产业联合体8家、市级33家;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1790个,99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将贫困户精准镶嵌在产业链和利益链中,全市共有356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12.61万户贫困户脱贫,形成了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互生共享、互利共赢”的嵌入式产业扶贫模式。
技术帮扶增强造血功能。安康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强化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提升贫困户发展产业造血能力。以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就地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行家里手,全市职业农民达10577人,其中中高级以上职业农民748人;因户施策突出精准培训指导,截至2019年底累计开展课堂教学和田间培训达54.95万人次,开展“百队进百园”科技承包服务活动,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技术干部直接服务指导在产业扶贫一线;遴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1393名,为992个贫困村至少选聘了一名以上的产业发展指导员,实现贫困户产业发展有人帮、技术指导有人教、产品销售有人管。
产业融合拓宽富民路径。安康市农业农村局着力打造安康五大富硒产业品牌体系,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产业脱贫成效。“安康富硒茶”“安康山猪”“安康汉水渔”“平利女娲茶”“白河木瓜”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公示及登记保护。开展安康市富硒农产品“三年百市百店千点”送健康活动,基本实现了安康市富硒农产品营销渠道全国省会城市全覆盖。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农业+旅游、康养、休闲”等新兴业态,全市已建成24个省级旅游示范村;发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条;发展县镇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点)710个,开设农村网点5630家,年均线上交易额达23.8亿元,有力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路径。
本报记者 陈涛 通讯员 崔世伟 石磊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禄记者黄河)又是一年春茶开采时节,为确保茶农稳定增收,平利县大贵镇在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有效抓好茶饮产...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