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浓情“话”乡愁 西安首届乡村美术作品展侧记

陕西农村报 2019-08-16 08:56 大字

本报记者 黄敏 崔福红

立秋已过,八月微凉。记者走进西安交通大学,小径清幽,树影婆娑,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虽时暑期,但仍有不少市民及游客漫步校园,感受文化魅力。

将时间回放至8月9日,那一天,以“振兴乡村,留住乡愁”为主题的首届乡村美术作品展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开幕。画展为期两周,通过170余件作品展示当地风土人情,为观众呈现一场瑰丽的民间美术盛宴。

唤起大众的乡村记忆

“这是烙画,这是剪纸,这是刺绣……”8月12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长赵大良指着展厅里的一幅幅作品对记者说。作为本次活动发起人、创办者,赵大良从活动的方案策划、作品搜集到布展启动全程参与,悉心推广。

“农村在快速发展和变化中,文化是游离在边缘的。特别是那些在挣扎中生活的民间艺人们往往躲在角落里,被忽视,甚至被遗忘。”赵大良期望以活动的形式,唤起参观者对乡情的眷恋和乡愁的记忆,重树乡村文化自信。

“乡村文化是未来文化发展的一大方向。”展望未来,赵大良用“任重道远”来形容。他说这次活动只是开始,以此为契机,搭建好乡村文化和高校之间的桥梁,努力培育乡村艺术创作沃土,开发乡村文创市场,从而提升乡村文化水平,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一双妙手勾画卷

本次活动以民间艺术中的农民画为主线,展出的作品来自云南施甸和陕西省平利、华州、横山等地区。其中,烙画古朴风雅,皮影生动逼真,剪纸、雕塑栩栩如生。用博物馆副馆长李一鸣的话说,乡村美术,就是农民用手中的画笔,画劳动收获、画美丽生活、画心中所想,“画天画地画自己,乡村艺术讴歌勤劳、善良,赞美田园与劳动人民,最能代表中国特色。”

作为本次活动参展作者之一,40岁的平利烙画传承人李红霞,在“烙画”这条路上已经走了26年了。对乡土文化和烙画艺术,她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

“烙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主要展现农村风貌和时代变化,是难能可贵的文化资源。”李红霞说,作为烙画传承人,弘扬烙画艺术使之在传承中壮大是她一生的使命。作为平利人,她有责任用手中的烙笔描绘家乡的美,让人们了解乡村,热爱乡村。

满目尽现农耕情

“这些陕西特色的艺术品太美了!”在展馆内,来自天津的高中学生王舒琪和杨晰曈看得饶有兴致。几天前,她们随父母来西安旅游,当得知这里举行乡村艺术展览,两家人相约一起来参观。

“很多作品都不认识,但我总觉得很亲切,满满的生活气息和农耕情怀,令人不由自主回想起童年,回想起农村生活的片段。”王舒琪说。

家住西安的邵先生几乎每天都要来一趟。“乡村文化是一种和谐的艺术,它把农村原生态的生活用艺术的形式体现出来,触碰到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邵先生说,自己离开农村已经几十年了,看到展览馆里的艺术作品,记忆中的乡村和童年瞬间跃然眼前。

乡村艺术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别开一重天地,寄放着每一个人记忆深处最美的故乡与童年。一场不大的展览活动,将乡土文化与高校对接,给民间艺术提供切实的展示机会,在留住乡愁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上半年全省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14亿元 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规模达到1438公里

7月31日,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14.2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0.7%,实现时间任务双...

平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利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