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镇党员帮带拓宽致富门路

经济特刊 2019-07-15 06:46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吴明林)近几月来,从村党支部退休下来的老李书记没有像以前一样白天喝喝茶、散散步,晚上找几个老朋友唠唠家常,而是没事就到村上产业园看看,时不时遇到现任的村干部和镇上驻村的,还会追上去问问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农户发展得咋样,类似老李书记这样闲不下来的老党员不管是在平利县三阳镇泗王庙村还是在全镇都不少见。这种变化源自该镇“1234”党建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夯实了有职党员的岗位职责,还为无职党员根据各自特长逐一设岗定责,前几年的贫困党员带头发展富裕了起来,大部分的贫困户也在他们的帮助下发展产业赚到了钱。

“我们要动员各个小组的党员,特别是掌握了一项生产技能的党员协助镇村抓好扶贫攻坚,带动贫困户发展,在进行道德评议帮教转化的同时,还要手把手教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在三阳镇泗王庙村召开的道德评议会上,评议会主任、村上的老党员李朝业说。从种植油牡丹到养殖生态猪,从管护老茶园到建设绞股蓝产业园,这期间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员的带头,离不开他们的指导。就拿该镇尚家坝村的蚕桑产业来说,没有人敢尝试的时候,党员带头种植桑树,扩大养蚕规模,尝到甜头后,群众就跟着搞,技术上有问题,就找党员来教,反正也不收费,自己就种点桑树,出点人工,蚕种都是免费提供。

“当了半辈子农民,以前一直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种地,虽说不太劳累,但也没挣到几个钱,现在村上党员经常主动上门指导,我们不识字,他们就下田和我们一起劳动,手把手教我们,现在不仅产量高了,花的冤枉钱和时间也减少了,这比以前确实要强很多。”一名贫困户感慨地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镇在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的同时,还考虑到部分贫困群众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限,就让党员结对帮带,在专家理论授课之后,由党员将培训所学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在日常生产中,对群众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既保证了培训效果,贫困户也真正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新闻推荐

一技在身致富不愁

通讯员王焕然“要抓紧学技术,有了一技之长,稳定增收就有希望。”平利县老县镇凤桥村邹定勇自信地说。日前,笔者来到老县镇凤...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