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军的兴“姜”梦
通讯员 陈力
余军正在查看阳荷姜长势。
7月初,余军蹲在平利县正阳镇泗水坪村一块长势喜人的阳荷姜园里,用手刨了刨土,看着阳荷姜的蕾果即将破土而出,脸上不觉泛起微笑。
1980年出生的余军,家境贫寒,早早就结束学业外出务工,下过煤矿,当过保安,卖过建材,靠着努力最终当上了一家药企的省区经理。2014年初,余军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朋友的劝说,放弃了高收入的工作,毅然辞职返乡创业,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
吸引余军的是家乡的一种作物——阳荷姜。“霜重山间黄花尽,秋风漫岭闻阳荷”,其形若修竹,碧叶婆娑,葳蕤成丛,根茎处结出的紫红色蕾果为食用蔬菜,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纤维素,风味独特,堪称美味菜肴。根茎可入药,性温,味辛淡,忌铁,具有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消积健胃等功效,可用于对便秘、糖尿病的治疗。如此好的产业,余军一心想将其做大做强。2006年开始,余军在务工的同时,从未间断过对阳荷姜的市场考察调研。2014年开始,余军开始在八仙、正阳、洛河三镇进行阳荷姜的规模化种植。2015年底,成立了平利野山农夫原生态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姜紫芽”品牌。
为了使产业长远、高效,余军四处找寻优质阳荷姜种源进行育种,以保证稳定的优质种源,加之种植区域大多为中高山地区,作物生长周期长,种植的阳荷姜吃起来不柴,色泽更加圆润,口感更加鲜香。一次寻找种源时,余军不慎摔断了左腿,由于没有完全康复就急着下地奔波,伤口多次恶化最终导致骨髓炎,经过三次手术才侥幸保住了腿。2017年9月25日,一场多年不遇的洪水把30亩优质阳荷姜种源基地一毁而光,余军一下子瘫坐在河边,热血男儿泪珠不断线地往下流,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挺了过来。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余军进一步探索复合农业生产技术。栽种食用香椿树,适时适度剪截,作为猕猴跳苗木生长用的支架,并在其中套种阳荷姜,阳荷姜作为食用的蕾果采摘完毕后,将其杆子和叶子加工成青贮饲料,喂养本地黑土猪,形成“3+1”立体生态循环产业。
种植不成问题了,加工销售就成为了余军的主攻方向。余军不想仅仅把阳荷姜蕾果当作普通的蔬菜来卖,他又开始了阳荷姜产品科技攻关。阳荷姜泡菜、阳荷姜面条、阳荷姜饼干相继而出,他还尝试将阳荷姜蕾果榨汁,与苹果汁、番茄汁、胡萝卜汁进行混合加工,制作成风味独特的饮用果蔬汁。通过深加工,每斤阳荷姜的附加值能够提升3元左右。
小小阳荷姜,通过科技引领提升,成为富民大产业。截至目前,余军的阳荷姜产业规模达2700余亩,相继发展3家专业合作社,产业遍布10余个行政村,带动农户500余户,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平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利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