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 远程教育将致富“金钥匙”交到群众手中
新华社记者 梁娟 蔡馨逸
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商店里,29岁的邹定勇和65岁的同村大娘白怀英凑在电脑屏幕前,两双眼睛盯着网店上各色各样的衣服。
“这件好看,适合老年人穿。”邹定勇用残疾的手指着一件衣服说。白怀英却拽拽身上的衣服摇头说:“有点贵了,上次你帮我代买的这件才20多元。”
之前沉迷网游、靠父母养活的残疾青年邹定勇,自从在远程教育的帮助下开了网店后,人生开始了“逆袭”:不仅自食其力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还成为村民代买代卖的“好帮手”。
邹定勇家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凤桥村,一个位于秦巴山区的深度贫困村。家里四个孩子,两个身患残疾,年迈的母亲疾病缠身,父亲打零工一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
脱贫攻坚的号角在大山里吹响后,邻里乡亲们的生活都有了起色。可邹定勇却整日沉迷网络,他们一家,因为父亲年龄越来越大,日子越过越发愁。
老县镇人大主席、凤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勇焦虑地说:“邹定勇是村里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他不知道也不去想咋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正一筹莫展时,邹定勇的笔记本电脑突然引起了李勇的注意:“镇上的远教扶贫电商示范店开得正红火,不如让他也开个网店试试。”
2018年,安康市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需求,重新整合了党员远程教育资源,建成了远教扶贫区域化培训中心、远教扶贫电商示范店、远教扶贫学用示范基地、远教扶贫示范广场,还制作了远教扶贫教学课件、远教“扶贫之路”栏目等。
李勇让邹定勇报名参加老县镇远教扶贫区域化培训中心举办的免费电商培训,又找到当地远教扶贫电商示范店的店长冯厚新让他一对一帮扶。
冯厚新说,把店开在远教基层站点里,不但省了装修投资,连房租、宽带费也不用交,大大降低了成本。对于当地村民来说,电商扶贫示范店解决了信息闭塞导致好山货就地贱卖的困境,让农产品高价“进城”,网上商城里的日用品低价“下乡”。
按照冯厚新的指导,邹定勇把销售文案发到微信朋友圈,第一天就来了两单生意。有了兴致和信心,他开足马力学技术、想文案、拍照片。2018年底,邹定勇的淘宝网店终于开张,营业额迅速从每个月几百元增长到2000多元,当年就脱了贫。
安康市委组织部部长高晶华表示,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安康市现有26.96万贫困人口,大部分在穷乡僻壤,处在信息、技术孤岛上。为了打破隔绝,安康激活了党员远程教育资源,使其成为群众学习致富技术、了解致富信息和惠农政策、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活跃文化娱乐生活的“金钥匙”。
家住汉阴县蒲溪镇公星村的邝侠,透过自家的窗户就能看到村里远教扶贫示范广场上的大屏幕。“大屏幕公布的村务信息、惠民政策、技能培训通知、农产品收购信息,都很有用。”邝侠说。
去年,大屏幕上播放的蒲溪镇女能人沈兰玲做电商致富的专题片《大山的女儿》给邝侠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同样是大山里的女人,人家能把电商生意做那么大,我为啥不能!”她主动找到村委会寻求帮助。在远教中心接受培训后,她开了家电商服务站,把土特产源源不断地卖到外地。
“目前,已有10万余人接受了教育培训,近4万人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带动267位农民从事电商工作,帮助贫困群众网上销售农副产品500余万元;教育引导1200余名群众主动退出贫困户。”安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黎说,下一步还将研发手机上的远程教育、能互动的培训课程、因地制宜的本土教材等,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
(新华社西安6月20日电)
新闻推荐
特约撰稿人陈奇第二波,帝国主义掠夺资源,生态再度破坏。这一波生态破坏发生在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期间(1895-19...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