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开始的地方 看平利两所中学如何以社团活动打造活力校园
[摘要]——看平利两所中学如何以社团活动打造活力校园
记者 郭飒
从专攻文化课程到以文化课为主、同时注重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当“素质教育”屡次被提上教育改革的日程,怎样让这个备受重视同时也饱受误解的理念落地,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注入养分?平利县两所中学给出的答案是,用社团活动开拓校园生活的一方新天地。
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平利城关初级中学和平利中学在短短几年时间,将学校社团发展得有声有色。一大批学生从参与中找到自我,获得认可;一大批老师收获信任,拓展思路。
在这两所县级中学,记者不仅看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创造力,也看到了人人都有梦想的活力校园。
1 发挥特色,促进专长,为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
4月23日,世界最早的茶——安康秦汉古茶“一带一路”国际发展大会在平利举行。大会上,带来茶艺表演的正是平利县城关初级中学茶艺社团的师生。他们的表现深受好评。
“带学生去参与这类大型活动,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能让他们找到自信。”茶艺社团老师周筱说,“茶艺本身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平利是茶叶大县,让学生了解茶艺、传承茶艺文化,意义很大。”选茗、择水、烹茶,学生们年纪虽小,却十分认真。“我喜欢看茶艺表演,现在有机会学习,更是非常开心,我希望有机会也可以上台表演。”今年刚刚加入社团的七年级学生李力说。
平利城关初级中学是平利县城唯一一所初中。从2015年创建第一个生物社团至今,学校已有机器人、书法、剪纸、文学、合唱、茶艺、球类等23个社团,参与活动的人数达3000余人次。
机器人社团作为学校最受欢迎的社团之一,从成立到现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至2018年,机器人社团连续两次参加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国区选拔赛,分别获得VEXIQ工程挑战赛初中组一等奖、初中组季军。2017年12月参加在新西兰罗托鲁瓦市举行的第十一届亚洲机器人锦标赛,并获得VEXIQ工程挑战赛团体金奖,同时取得了2018年美国VEXIQ机器人世界锦标赛的参赛资格。
“获奖对学生们来说是激励,也是动力。”该校副校长刘辉说,“从机器人制作到编程控制,从老师带领到独立完成,这些孩子在一步步成长,也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平利县城关初中团委书记张伟告诉记者,机器人社团的成员陈昊天去年在新西兰比赛中表现突出,加之平时文化课成绩优异,被西工大附中的老师看中,破格录取。“如果不是因为代表社团参加比赛,我想我不会这么快就收获惊喜。”陈昊天在得知消息后这样对老师说。
目前,学校社团活动每周一次,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开展。每个社团有两到三名指导老师,大多数由学校任课老师根据专业划分,还有部分老师为校外特聘。“书法社团的老师都是平利县书法协会的老师,在他们的专业指导下,学生的进步很快。很多从前没有书法基础的学生也能在这里找到学习的方向。”张伟说。
学校还开设了剪纸、无土栽培等技能型社团,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平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让这些孩子们离家乡的土地更近。
2 全员参与,师生共进,搭建现实与理想的桥梁
在平利中学图书馆后方,有一块空地被“毛毛虫”社团的师生们打理得生机勃勃。初夏时节,月季、百合等鲜花竞相开放,成为学校的“后花园”。
去年,平利中学化学老师付千提议在这块空地上种植花草,但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实现,思前想后,付千萌生了成立绿植社团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校长王友智的大力支持。付千虽然是学化学的,但他从小就喜欢植物,也有一些种植和管护的经验。
“我一直都想有个自己的花园,现在学校帮我实现了这个理想,我也会努力让这个地方成为学校最美的一角。”付千说。让他没想到的是,报名的学生竟然很多。在社团师生的精心栽培下,一年多以后,空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
“我平时在家就喜欢摆弄一些花花草草,可是家里空间有限,而且随着课业增多,很难有时间再去照顾那些花草。”社团成员、高二年级的学生柯月梅对记者说,“自从去年加入了这个社团,我感觉自己又找到了久违的乐趣,而且付老师讲课生动有趣,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从2016年至今,平利中学学生社团从11个增长到32个,覆盖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2100余人、社团指导教师65名。该校利用每周二、四下午两节课的时间开展社团活动,形成了每名学生都参与、每个老师都发挥专长、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在社团活动中,像付千一样“跨界”的老师不在少数。
在瑜伽社团里,老师柔美的体态展示让学生们发出阵阵掌声,而这位老师实际上是平利中学的数学老师洪珺。“洪老师练习瑜伽已有多年,以前就是自己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和练习,现在洪老师在学校开设瑜伽社团,不仅能够自己练习提升,也让爱好瑜伽的同学有了学习的平台。”平利中学团委书记裴祈斌说,“象棋社团里有一位老师是我们学校食堂的师傅,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让他发挥特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圆了他的‘老师梦’。”
“以学科为依托开展的社团,让学科老师成为代课人,以兴趣为目的开展的社团,让有专长的人成为代课人,不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也促进了老师的成长。”裴祈斌说,“学生多才多艺,老师一专多能,师生共进就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依托学科开设的社团,还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翟圆是历史老师,同时也是历史社团的负责人之一。在她看来,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讨论和发言比课堂上更有思想、更有见地。“摆脱了课堂,学生就少了框架的束缚,我们通过纪录片、故事把历史呈现出来,大家不仅更容易接受,也会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有时候让我们都刮目相看。”翟圆说,“从他们身上,我们也能学到很多创新的思想观点,对于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
3 充分鼓励,合理引导,社团变成人生的“大课堂”
在社团中,除了兴趣,还能学到什么?平利中学校长王友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社团事实上是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他说,“近两年,我们学校很多已经毕业的学子回母校交流,都会提到社团生活,他们在社团中,学到了如何组织活动,如何协调沟通,如何与人相处,进入大学以后,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平利县城关初中的校长周斌也有同样的感触,他说:“有些学生因为一些原因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或是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社团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之外的乐趣,感受到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力量,这是他们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体验。”
在观摩平利城关初中的社团活动时,法制社团的模拟法庭让记者印象深刻。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被告等角色,他们表演投入,虽然稚嫩,但是依然能把每个角色的形象都诠释出来。七年级的王孜睿第二次参与这个活动,这次他的角色是“证人”,而上一次,他是“被告”。当问及他有没有不愿意承担被告一角时,孩子回答得很干脆:“没有不愿意,因为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模拟法庭中体验被告的角色,但是在人生中永远都不要当被告!”
“每一期一个案例,一个案例阐述一个道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法治深入孩子们心里,比给他们讲述枯燥的条例更有效。”社团老师侯少武说,“每一期模拟法庭排练好以后,还会录成视频,在班会时间播放,让更多的孩子知法懂法。”
“培养兴趣永远比逼着他们学习更有效果。”采访中,诸多老师给出了这样的说法。孩子在兴趣的陪伴和激励下,从厌学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放弃学习转变为重新开始,这样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社团就是人生的‘大课堂’,里面有很多种选择,选择了喜欢的,便会坚持,并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因为喜爱,课堂也变得更有温度。”周斌说。
社团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答案不言而喻。尤其在教育改革的当下,大学的入学门槛越来越宽泛,文化课的成绩不再是唯一标准。王友智去年在浙江考察的时候,就听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学生高考成绩距离复旦大学有一些差距,但是在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中,这名学生因为特长表现突出,最终拿到录取通知书。“陕西的高考改革也为期不远,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这个大课堂,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份选择。”王友智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吴明林)为加快搬迁入住,提高帮扶满意度,补齐住房短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今年以来,平利县三阳镇采取有力措施,统筹各...
平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利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