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能量”绽放光彩 市妇联“5+1”模式助力巾帼脱贫纪实

安康日报 2018-11-08 09:46 大字

[摘要]—— 市妇联“5+1”模式助力巾帼脱贫纪实

全市855个贫困村,45.39万贫困人口中,妇女占到40.9%。如何团结带领近19万贫困妇女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积极投身就业创业热潮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一直是市妇联的工作核心和重心。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情系贫困妇女,倾尽全力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探索出了“5+1”的扶贫模式,让“她能量”不断释放,为全市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

社区工厂+贫困妇女,实现了贫困妇女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愿望。从201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工厂,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仅今年市委、市政府就安排1亿元资金,建设社区工厂发展毛绒玩具产业。如何让贫困妇女了解社区工厂?如何让贫困妇女尽快转变为产业工人?各县区妇联充分发挥“联”的优势,与人社部门举办招聘会,为毛绒玩具厂、服装厂、电子产品加工厂、棉纺厂等社区工厂招收工人;通过举办培训班,提升贫困妇女的就业技能;通过巡回宣讲,提升她们脱贫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她们的内生动力。

位于平利县药妇沟社区的嘉鸿手套制品有限公司,解决了100多名贫困妇女就地就近就业问题。岚皋县西坡社区工厂妇女创业孵化基地和民主镇社区工厂妇女就业创业园,共带动400余名贫困妇女就业,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的目标。汉滨区七堰村妇女钟啸,原来挣钱的路子窄,十分珍惜在社区工厂的工作。由于她学习专心、勤奋踏实,很快掌握了服装加工技术,不久就担任了车间主任。她欣喜地说:“在社区工厂上班时间比较灵活,既可以照顾小孩,又能补贴家用,美得很!”

产业园区+贫困妇女,实现了贫困妇女不离家不离土的就业愿望。安康处于富硒带,市县区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富硒产品。全市现有茶叶园区、魔芋园区、花椒园区、黄花菜园区、辣椒园区等各类农业园区732个,市县妇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动员贫困妇女通过流转土地、进园区务工、为园区订单生产等方式,将贫困妇女紧紧与园区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她们不离家不离土的就业愿望。汉滨区90后女大学生王沁创新“陕茶1号”茶苗标准化繁育技术,建立510亩茶叶示范基地,吸纳贫困妇女850人到基地务工,当年人均收入2000余元。该基地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石泉县新华村王金兰,在全县发展黄花菜种植,带动2000余名妇女脱贫致富。黄花菜已经成为石泉的一项新兴产业,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致富花”。

合作社+贫困妇女,实现了为贫困妇女的产品找市场增收的愿望。贫困村成立的各类合作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贫困妇女的生产积极性。镇村妇联认为这种方式提高了贫困妇女组织化程度,同时也为贫困妇女的产品找到了“婆家”。她们走村入户宣传合作社的政策,动员贫困妇女加入合作社。贫困妇女加入合作社后心中的疑虑消除了,生产的干劲更足了。汉阴县太行村沈桂述瞅准太行老树茶的市场潜力,率先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吸纳了75名贫困妇女加入合作社,带动贫困妇女就业200余人,人均增收5000多元。宁陕县严家坪村妇女周世红不仅是梨子园养蜂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还是城关镇兼职副主席,她带动村上72名贫困妇女办起了养蜂厂,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

能人大户+贫困妇女,实现了贫困妇女干有盼头的愿望。安康市是劳务输出市,许多青壮年男劳力都在外务工,在家务农的60%以上是妇女。这些妇女当中的很多人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成为当地的女能人、女企业家。平利县女子创业协会有176名会员,引起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陕西电视台还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岚皋县女企业家协会,在当地被称为“能拼的娘子军”,她们的创业故事经常见诸主流媒体。“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这是岚皋县(下转二版)

通讯员 陈明顺 邱祖凤

新闻推荐

莱斯特城以胜利告慰维猜

新华社电英超联赛3日进行了第11轮的七场比赛,莱斯特城在俱乐部主席维猜遇难一周后首次亮相,在沉重的气氛下以1:0战胜了主...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