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如画民风日日新 ——4年来陕西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 赵波
激励群众崇德向善的“五好文明家庭”、温润人心的“善行义举榜”、体现村民自治的村规民约……自2015年2月陕西省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以来,各地各部门立足农村实际,齐心合力推进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有效改变了广大农村的脏、乱、差面貌,使农村更具风尚之美、更富人文情怀。“绿水青山处处在、文化宣传村村有、文化活动红火火、村风民风日日新”的美丽乡村新风貌已经形成。
“4年来,陕西省以农村民风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目标,努力把广大农民培育成‘爱党爱国爱家乡\’和‘讲法治、讲道德、讲文明、讲秩序、讲卫生\’的新型农民,到2020年把陕西省农村建设成‘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文明家园。”7月26日,在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举行的“加强文化建设彰显文化自信”主题系列第八场发布会上,省文明办主任鲍贻勇介绍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时说,“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已成为陕西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标明确、推进扎实,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盛夏时节,走进平利县龙头村,一眼望去,“白壁、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徽派民居建筑群与青山绿水的美景相映成趣。文化广场上,老乡们激情洋溢地唱着当地民歌,引得现场的观众跟着哼唱起来,声音从村头传到村尾……
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起步之初,省文明委提出,把整个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抓点示范阶段,即2015年至2017年。按照省级每年抓10个重点示范县,10个市每年各抓一个市级重点县,各县(市、区)每年建设3个重点示范镇,每个镇每年建设3个重点示范村的工作思路。4年来,各市县因地制宜,积极推动示范点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5年8月,省委、省政府在平利县召开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现场会;2016年4月和6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分别召开陕南片区和关中、陕北片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推进会;2017年9月,省文明委在柞水县召开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一系列会议的召开,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持续深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经费投入方面,各级各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场地和农家书屋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挖掘传承优良家风家训、美化村容村貌等方面投入建设资金2000多亿元。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拿出1500万元对30个省级重点县(市、区)进行奖励扶持。
工作中,省文明办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纳入对各市、区文明办年度业务工作考核指标,并设置单项考核奖。为了发挥奖补资金的杠杆作用,省文明办每年多次深入省级重点示范县(市、区)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并依据检查评估结果,拨付兑现奖补资金,对效果好的县(市、区)增加奖补资金额度。
巩固成果、拓展内涵,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以前我们这里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腿泥,晚上黑灯瞎火;如今,路平了,灯亮了,村里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山阳县漫川关镇万福村村民祝龙艳说。
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中,陕西省注重城乡共建,规定新命名表彰的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文明镇辖区内的行政村30%和50%以上应达到“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标准,新命名的省级文明村必须建成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已经命名的省级文明村要在3年内建成“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今年初,省文明办在广泛调研摸底,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组织1558家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和文明校园与1558个村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共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并把帮扶工作作为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
蓝田县、彬州市、城固县、平利县等45个县(市、区)党委、政府制定印发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行动方案》或六年工作规划,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县级领导分片包抓、文明委成员单位和乡镇领导包点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责任制;眉县、柞水县、黄龙县等31个县(市、区)出台了专项考核办法,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支持保障,顺利推进此项工作。
移风易俗工作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引领文明风尚、减轻群众负担、浓郁道德氛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以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为目标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进村入户的通知》等3个文件,安排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确定了韩城市等23个移风易俗重点县(市、区)。陕西省还把扶志扶智和精神脱贫作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等靠要”思想和心理失衡等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引导、感恩教育、道德评议和精神扶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两次在旬阳县召开现场会,大力宣传推广旬阳县“说论亮”道德评议会工作经验。2018年春节前,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将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赠送陕西省的1.76万台电视机和部分卫星接收装备全部送到贫困户家中,改善了贫困户的精神文化生活条件。
扮亮“面子”、做实“里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实现双推进
“实践证明,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不仅符合中央和陕西省关于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也顺应了农民群众对新生活、新风尚的期待。建设工作,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扮亮了‘面子\’,还深挖道德内涵,倡导文明乡风,进一步做实了‘里子\’。”宝鸡市陇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闫柏平说。
4年来,各地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许多经验做法。
陕西省财政部门运用农村一事一议资金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环保部门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养殖污染、水源地保护等综合整治;住建部门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民政部门大力开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幸福院建设;妇联系统积极推进村级家风馆建设,传承好家风好家训。
西安市在农村推进文化礼堂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城固县成立乡贤文化促进会,用新乡贤示范培育文明乡风;彬州市建设了陕西省第一个县级好人馆,积极打造好人文化;蓝田县挖掘《吕氏乡约》的时代价值,通过“立约、传约、践约”,大力弘扬乡约文化;黄陵县、武功县、麟游县等地制定红白喜事标准,倡导勤俭节约,杜绝大操大办;韩城市、潼关县、汉阴县、岚皋县等地大力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使党家村家训、杨震家训、沈氏家训重放光彩;眉县、岐山县建设村史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边县、洋县、石泉县广泛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
经过4年的努力,陕西省广大农村村容村貌、乡风民风发生了显著变化: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畜禽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的问题得到明显改观,初步实现了人居环境的净化、绿化、亮化,正在向美化、优化迈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同时,陕西省以文明家园建设开展的“十个一”活动为载体,丰富和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等创建评选活动,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农民群众崇德向善、向上向好的精神风貌有了新进步,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向博通讯员刘勇沈奕君)经地方推荐和专家评审,日前,安康市平利县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据...
平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利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