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利县马鞍桥村16个项目搭建扶贫“快车道”

阳光报 2017-09-26 01:07 大字

平利县兴隆镇马鞍桥村是今年计划脱贫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啃下硬骨头,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切实担当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包抓帮扶单位安康市公安局和平利县公安局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认真履行帮扶责任,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实施16个建设项目、投资500余万元,把全村***引入“快车道”。徐以勤 周瑞儒 记者 李孝华

加大产业建设,拓宽增收渠道。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做实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鼓励激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六大经营主体实现了对贫困户帮带全覆盖,落实当年脱贫户55户产业发展任务。为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铺设鑫旺养殖厂、森林牛羊养殖厂、大硒山核桃产业园3条2.7公里产业路。市、县公安局争取立项无梁殿景观修复工程,探索休闲民俗观光旅游带动农户增收途径。鑫旺养殖厂完成畜牧养殖圈舍建设68个,夯实了贫困户增收基础。

加大基础建设,构筑民生工程。县交通局完成了村主干道6.5公里拓宽改造工程,小沟、安红13.8公里公路修复已完成政府采购,进入备料阶段。镇政府组织实施了3.85公里连户路建设,惠及农户12户。县水利局完成了铁匠沟、桫椤树沟、安红3处饮水工程,目前,水窑均已建成,正在铺设入户管网,解决了全村70%农户的安全饮水。

实施村貌提升,改善人居环境。完成了全村209户在册贫困户住房保障意愿摸底,因户施策,启动危房改造6户、核准分散自建9户、批准移民搬迁至新型农村社区40户、在“两院合一”集中供养29户。县环保局承建的污水处理厂进入收尾工程,建设24个垃圾池,200个垃圾桶分发到户,同时,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组织党员群众义务捡拾河道垃圾,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强化公共服务,提升幸福指数。500平方米村文化广场建设全面竣工,四季吐绿、姹紫蔫红。傍晚,高大的节能灯柱下,家庭主妇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与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无异。标准化村卫生室两年前已经投入使用,为全村群众提供健康医疗服务。村级文娱综合服务中心、老年幸福院、电商网点正在开足马力加快建设,9月底前交付使用,大大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综治护航,助力脱贫攻坚。市、县公安局立足于行业特点,创新社会治理,加强治安防范,助力脱贫攻坚。投资30万元,建设了“四个一”工程,即一个中心警务室、一个交通劝导站、一个微型消防站、一个综治维稳中心;成立了“两会三队”,即村治保会、调解会,护院队、护厂队、义务消防队。投资7万余元,在马鞍桥村主要出入口、群众居住集中区、养殖种植大户安装视频监控探头58个,建设完成了警务室五级监控平台。

为贫困户免费赠送安装金点原子防盗锁芯40部、GPS“行车卫士”30部,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起,实现贫困村“无邪教、无毒害、无赌博、无刑案、无火灾”目标。6月26日,全市社会治理创新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在平利召开,与会代表专程到马鞍桥观摩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经验。

新闻推荐

让“望天收”变成人人乐种的“聚宝盆” 平利县力争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

本报讯(通讯员刘应珊)为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发挥保险经济补偿功能,壮大农村龙头企业,推动***,助力脱贫攻坚。不久前,平利县印发《201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该县重要农作物粮油(玉...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