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村喜事多

经济特刊 2017-09-11 00:00 大字

8月的乡村是丰收的季节。平利县兴隆镇汝河村***结出的果实,带给人们一串串的惊喜……

咱村百姓上了报

“你听说了吗?咱村的刘作银、任益英、李永兵都上了《安康日报》!”

“不光上《安康日报》,听说镇党委副书记还要到村里专门开会,让我们学习呢!”

“说实话!这些人值得学习和宣传,我是心服口服。”

近日来,关于汝河村百姓频频登上网络、报刊的消息成了全村男女老少啧啧称赞、争相传颂的话题。

听到这些喜讯的镇党委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廖维军,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们就是要以群众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群众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战胜贫困。”村党支部书记魏统章难掩激动。

今年,在镇党委号召下,村里成立了以村三委负责人、党员群众代表为主的道德评议委员会,制定了严格的评议办法和标准,通过每季度初的道德评议会选举上季度“道德之星”,并在宣传栏内张榜公示,随时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年底,再从每季度的“道德之星”中评选出村级“乡贤”人物。

目前,经层层推荐,全村已初步确定了5名“道德之星”候选人,在群众中引起了不小震动,“学先进,找差距;兴产业,比致富”的新风尚正在这里悄然兴起。

文化广场真漂亮

“真没想到,咱村也有这么漂亮的文化广场了!”

“是啊,空闲时间,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蹦啊跳啊,再不会只围在麻将桌上搬‘砖头\’了!”

如今,吃过晚饭,住在贺家湾安置点旁的2组组长温淑芬总会抱着孙子来到村文化广场休闲,一到这个点,周围村民也会聚到广场上散步、打球、锻炼身体,温组长看着乡亲们跳着、笑着,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4月,镇党委政府针对汝河村实际,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作为汝河村***的重要措施之一。由政府出资44万元,在村委会所在地贺家湾集中安置点建起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整修了30米人行道,安装了88盏路灯,栽植了300棵绿化树。同时,还在广场四周安装了阅报栏、宣传橱窗、健身器材,在醒目位置设置了以新民风建设、脱贫攻坚等为内容的大型文化墙。在安置点,建起居民生活污水处理池,建立了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定点处理、定时清扫的环卫保洁制度。在全村,还新建了2处移动基站,完成了5处4公里连户路拓宽改造工程……

村里还对13户贫困户的土墙房主体,及厨房、厕所、牲畜圈舍进行了新建或改造,加强了粪便无害化处理,使群众生活环境真正实现了美化、亮化和净化。

贫困户搬家好热闹

5月14日,是汝河村交钥匙工程贫困户集中入住的日子。清晨6点,27户贫困户早早来到贺家湾集中安置点,依次通过抓阄,现场领取了新房钥匙。一时间,欢笑声、鼓掌声接连不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

“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这么好、还不花钱的房子!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刚搬进安置点新房的5组贫困户何成义感慨道:“我之前住的是墙体歪斜开裂的土房子。下雨天,外面大雨、里面小雨。再加之,房子又处在滑坡体上,整宿、整宿不敢睡!今天算是熬出头了!”

今年以来,镇政府将保障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仅汝河村就投资87.5万元,建设贺家湾集中安置点交钥匙工程房屋27套,解决了27户易地安置住房困难。同时,还投资13.52万元,对13户就地安置的贫困户的住房进行室内外涂白、门窗刷漆、加固改造,硬化庭院800平方米,硬化入户路4公里,让贫困户充分享受到扶贫安居政策带来的大实惠大惊喜。

猪崽免费抱回家

“我正愁没钱买猪仔呢!就有合作社免费送来了。现在真是没钱也能兴产业,再不脱贫就对不起人了!”不久前,从合作社刚刚领回2头猪仔的3组村民陶勇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该村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把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作为强力抓手。通过深入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吸引能人大户在全村先后成立6家专业合作社,并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实行统一产业、统一种苗、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回购“五个统一”,科学制定“以传统养殖业和山地生态有机茶园”为骨干项目的产业脱贫发展规划,编制了以“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以资金、土地、茶园折股入社与利润分配”的入社协议;进一步明确了技术培训、合作社生产经营制度、用工优先政策、劳动报酬及利润分配办法。对于有意愿搞特色养殖却无资金的贫困户,合作社不仅免费提供幼仔,义务提供技术指导,待幼崽长成后再由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回收,而且贫困户按养殖规模年底还能从政府领取奖扶资金,真正让贫困户实现了“零”资金、无风险、高收益发展产业。

据初步统计,截至7月底,全村6家合作社,已带动群众养猪980头、养羊700只、养牛120头,已成功流转山地茶园1000亩、新建茶园500亩。全村贫困户99户,其中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就有60户,已全部达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其余贫困户也全部找到适合自身的个体经营等多种增收项目,完全有信心实现年底整村脱贫目标。

通讯员 吴桐

新闻推荐

平利三阳镇 以“示范法”推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许多贫困户除了因为收入未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没有达到外,自身“等、靠、要”思想和攀比、争贫风气依然存在,成了扶贫工作的“硬伤”。为加强对群众思想的引导,三阳镇结合新民风建设...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