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仙人的语言

汉江晨刊 2017-08-08 08:31 大字

□ 向兴述

如果说平利是移民县的话,那么,八仙镇便是移民镇。300多年前,以湖南、湖北为主的天南地北的人来到八仙,生息繁衍,八仙人的语言中也就融合了各种方言,语言学家称八仙为“混合方言”区。仔细品味,你会发现八仙人的口语中,湖南、湖北以及四川话的味道占了很大比重。

我是地道的八仙人,祖籍湖南。上世纪70年代,去湖南、湖北当兵,对那里的语言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八仙不少人将父亲称“呀呀”或“呀”,将母亲称“恩妈”,将祖父称“嗲嗲”,将祖母称“婆婆”。湖南、湖北不少地方也是这种称法。我曾经做过一次考证,发现住在县城东边杨家梁的余长美老中医家庭,与上述称法相同。于是,我问他祖籍何处,他告诉我是湖南岳阳。正好也是我的祖籍地。这大概就是历史渊源吧!

仔细分析,你会发现,上述称法有其值得传承的精华。如:将母亲称“恩妈”(湖南也有称“恩娘”的),表示母亲是自己的恩人。有恩,就要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一种看似简单的称呼,却将这种传统美德融入了其中。

八仙人把“哪里去”说成“哪里客”,这也是湖南、湖北的方言土语。有一首《挑担茶叶进北京》的湖南民歌,就有“有人问我哪里‘客\’,挑担茶叶进北京”的歌词。我们的先辈将这种语言带入八仙并保留下来。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去”那么直白和大众,但也有其深刻的意义,值得称道。

此种说法的意思是,不管你到何处,都是到那里做客,那个地方应该将你当客人对待。比如:别人问你“哪里客”,你回答:“安康客”。那么,你就是到安康做客,安康就应该把你视为客人一般。这种语言,彬彬有礼,文明和谐。

从四川移民到八仙的人极少,但八仙人的语言中却有浓厚的“川味”。据分析了解,这是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八仙与四川山水相连,人员交往频繁,天长日久,“川味”就侵入到了八仙。正如镇坪、岚皋、紫阳等地一样,由于与四川接壤,这里的人说话,也就染上“四川腔”。

在八仙人的语言中,也有将外来不同地区语言融合起来,变为八仙话的例证。比如:八仙人将小孩称做“戏娃儿”或“戏娃子”。“娃儿”和“娃子”是四川常用的称法,而“戏”即“小”的意思,又是湖南话。湖南将男孩称为“戏伢子”,称女孩为“戏妹子”。

当然,八仙的特定地域环境,也造就出了特定的八仙语言。人们戏说的“过了龙须垭(此垭是洛河清水河与八仙白沙河交界的大山)一句一个‘哒\’”。就是说,只要到了八仙,语言中就少不了“哒”。“哒”即“了”的意思,在八仙人的语言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八仙人常说:来哒,走哒,喝哒,吃哒等等,就是说,来了,走了,喝了,吃了…… “皮头(上面)垒(滚)了个岩头(石头),把下头(下面)打了个亏亏(坑)”,这也是典型的八仙话。“四豆米米,洋芋丝丝,腊肉片片,仙米粑粑,麦面馍馍,黄豆壳壳,包谷砣砣,弯刀把把,南瓜秧秧”等等,都是八仙人的常用语。这些语言的明显特点是将“米、丝、片”等字重叠起来使用,具有鲜明的八仙风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八仙打开山门,许多外地人来到八仙或做生意,或观光旅游。许多八仙人走出大山,四海为家,打拼发展。这样,也带来了八仙人语言上的变化。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有的说起普通话,有的尽管说着八仙话,但用词造句越来越大众化、通用化。把“了”说“哒”的越来越少,把“岩头”也说成了“石头”,“八仙味”减退了许多。我担心,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八仙人的土腔土调有一天将会消失。研究八仙方言,抢救八仙方言,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民 俗

新闻推荐

安康市力争全年发种养蚕18万张

本报讯(通讯员许兵)7月25日,市林业局组织在石泉召开全市蚕桑工作观摩座谈会。总结交流2017年上半年蚕桑科技提升年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下半年蚕桑生产,不断巩固和提升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去冬今春以来,全...

平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利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