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打通农特产“出山路”

西北信息报 2020-04-30 00:41 大字

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森林覆盖率90.2%,是全国生态大县,其产出的农特产品具备“天然、绿色、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近年来,宁陕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创新扶贫方式,构建了“一个中心、两条战线、五大平台、百家店面”营销体系,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城市需求与农村供给优势互补,让当地农特产走出大山奔“钱程”,有效促进特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贫困群众持续发展增收。

 电商平台网上卖

今年34岁的文治荣,是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村民,在外务工8年后,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到了家乡,租了一个临街的门面,做起电商卖山货。他说,“销售最好的是蜂蜜和菌类,主要是销往浙江、广东一带。”文治荣告诉笔者,“一年下来能挣个十多万元。”

与文治荣一样,梅子镇安坪村村民任兵,也通过注册网店,帮助乡亲销售农副产品。半年时间不到,就帮村民销售8头猪的腊肉、200多公斤蜂蜜,销售额逾4万元。

宁陕县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镇村两级服务站点。积极争取与阿里巴巴集团、京东集团及苏宁集团对接,利用大平台提升全村县电商扶贫质量水平。先后发展了供销秦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滨海科技、长春酒厂、果来果趣、绿宝生态等一批规模经营的电商企业。积极整合物流体系,建立县级物流中心,目前已形成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同时,将电商创业扶贫纳入扶贫小额贷款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创业者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并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

外埠设店爱心卖

2019年9月15日宁陕县借力帮扶单位在该县域外设立的销售平台——宁陕农林特产金坛总店正式开业,这也是第一个外埠销售宁陕农林产品的店。货柜上整齐摆着香菇、木耳、天麻、生态大米、秦岭山泉水、核桃油、土蜂蜜等特产吸引众多的消费者购买。

宁陕县依托大数据体系整合现有企业、合作社产品通过网店、微商、现场直播销售等方式全面铺开线上销售的同时,还积极建立线下的营销网络,先后在北京、西安、金坛、胶州、安康设立了“宁陕农特产品扶贫销售专柜”,对接五大平台地区专柜、批发市场、学校军队等传统渠道进行扶贫产品销售,拓展政府消费市场发展管理销售网点,壮大扶贫消费群体。

 干部职工帮着卖

在帮扶群众过程中,针对群众信息不畅、土特产卖不出去的困难,宁陕县广大干部充分运用朋友圈、qq群等方式,积极帮助群众销售土特产。该县宣传部干部周明君、杨卓在入户走访中,发现自己的包帮户的猪肉、土鸡卖不出去,就积极在朋友圈、亲朋好友之间大力宣传,很快,两户的猪肉、土鸡销售一空。不仅如此,在宁陕挂职的干部也积极帮宁陕销售土特产。常州市金坛区在宁陕挂职干部徐诚萍在自己的朋友圈,给宁陕蜂蜜打广告,她的朋友也积极响应,主动联系她购买。

借助社会力量,打通销售的最后环节。近年来,宁陕县已累计有45家涉农企业、合作社主动承担脱贫攻坚重担,不仅与贫困户签订产业帮扶协议,而且对产业发展户实行“技术指导、产品回收”,降低贫困户市场风险。据统计,该县45家涉农企业、合作社直接带动302户贫困户种植天麻150吨,年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带动516户贫困户养殖中蜂7854箱,年户均增收4000元;带动222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年户均增收1.5万元。

消费扶贫的兴起,解决了宁陕农林特产品销售难问题,也直接推动了宁陕扶贫产业的发展。目前,该县形成了梦阳药业、秦智核桃油、黄波食用菌、绿康农业、滨海等一批在内的龙头企业12家、农民合作社221个、集体经济组织71个、其他主体103个、市场主体336个,带动全县608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脱贫攻坚挑重担,勠力同心谋发展。截至2019年,宁陕县累计减贫6808户19606人,4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从37%下降至1.04%;贫困识别率100%,退出准确率100%;农民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7315元增长至2019年的10130元;镇村公路通达率100%,安全饮水率100%,电力、网络等实现村村全覆盖,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的目标。连续四年获得安康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县,三年获得陕西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县。本报记者 陈涛

新闻推荐

云南临沧通报外出务工者感染汉坦病毒死亡:既往无此类病例

云南省临沧市政府网站3月24日消息,2020年3月23日,临沧市接陕西省宁陕县通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自治县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在返回...

宁陕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