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华: 双手撑起致富路
?马先华在工厂车间巡检。
翁龙航 通讯员 李兵 文/图
“人不能太闲了,还是要自己努力,不能全靠国家。”马先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没有靠国家,而是依靠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今年47岁的马先华是宁陕县梅子镇生凤村人,家里就他和父亲两个人。2008年之前,马先华当过石匠、在煤矿上务工,靠着自己的勤劳把日子过得很好。然而,一场事故,让他的人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2008年,正在山西河津煤矿务工的马先华遇到了煤矿事故,人虽然救了出来,但是由于受伤严重,右腿被截肢了。随后,马先华在山西河津市养了两年伤,伤好后,回到了老家宁陕县。
2011年,一次偶然机会,马先华从网上看到山东青岛市福义迪服装厂招收残疾人,这让他心里有了想法。
“我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后,就与厂子联系,把我的情况给人家说了,人家同意收。”马先华说。听到对方的答复后,马先华就立马坐火车到了青岛。“进厂学了3个小时,我就开始自己做了。”3个月后,马先华成为厂里的正式员工。
“工厂包吃包住,每月工资是1400元,还有计件工资。”马先华说。就这样,马先华在青岛立足了。3年后,由于厂子经营不善倒闭,马先华也失业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014年底,他从青岛回到了宁陕。
2015年,正赶上脱贫攻坚进行时,由于残疾,马先华被确定为贫困户,2016年,又被评为低保户,同时还享受残疾人补贴。
虽然有低保和残疾补贴,但是马先华却闲不住,他重拾起了篾匠手艺。“就是编篮子卖,还有就是给人干零活,给别人种天麻。”马先华说,“别人看到我都说,有国家养着我,还用干什么活。可我想的是,虽然我残疾了,但是我不能闲下来,不能靠国家养活,自己能动还是要自己干。”
2018年7月,马先华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筒车湾镇的毛绒玩具厂招工,他就去应聘。“缝纫工作以前做过,我也是有技术的。”马先华告诉记者,由于有技术,他被聘用了。“最开始一个月1500元工资,然后平均每月能挣到1800元左右。”马先华说。
当年年底,马先华享受搬迁移民政策,从原来住的梅子镇生凤村曹家湾,搬到了生凤村寇家湾集中安置点。由于住的地方与工厂还有十几公里的距离,为了方便上班,马先华在筒车湾镇长坪梁租了一间房。
工作了3个月后,由于老板资金链断裂,工厂被迫停工了。一个月后,新老板接手,工厂又重新开业了,马先华找到了老板,并重新被聘用。“去年由于停工和放假,耽误了两个月,也就只做了三四个月,挣了5000多元。”马先华说。
由于马先华有技术,工作也认真,工厂的负责人慢慢重用了他。2019年,工厂在梅子镇新建了一个社区工厂,负责人考虑到马先华是梅子人,而且技术熟练,就把他从筒车湾的工厂调到了梅子的新厂,负责厂子的管理和技术培训。“我看到他工作认真负责,就让他过来当‘管家’,管理这个厂子。”工厂负责人司立伟说。
“继续干下去,把自己手上的活干好,把工厂管理好,多挣点钱,争取在今年脱贫……”谈到未来的打算,马先华心中已有了计划。
新闻推荐
我市多个集体和个人获表彰
宁陕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陕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