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到访宁陕县关注“养育未来”项目 ——专访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副主席彭蕾

三秦都市报 2018-11-19 02:30 大字

彭蕾与宁陕县海棠园村的妈妈们现场交流养育师在养育中心教小朋友们读书男养育师岳友林与孩子们在一起2018年11月18日,是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副主席彭蕾今年以来第三次走进宁陕县,尽管她目前负责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需要常常在国外,但她一直心系秦岭山区、宁陕县推进的“养育未来”项目,因为她的角色,也是位妈妈。

今年4月,宁陕县海棠园村曾办起过一场在村民家的交流会,彭蕾来了、宁陕县县长来了,还有村里的妈妈、奶奶、爷爷抱着孩子们也来到了现场旁听。

阿里巴巴为海棠园村的女人做了三件事:产业扶持、保险保障和培育教育。与其说农村女性是脱贫帮扶对象,不如说她们是乡村振兴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因为她们不仅操持家务,还托举着下一代的成长。彭蕾表示,阿里女性脱贫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养育未来”。

记者了解到,“养育未来”作为探索贫困家庭儿童早期发展的公益项目,已经在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养育干预上探索实践了6年。有别于提供硬件设施、物质帮助等短平快的慈善支持,“养育未来”更专注于对孩子科学养育的投入,促进婴幼儿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的发展,帮助贫困农村儿童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个人生的起跑线上。目前,陕西宁陕县成为首个“整县模式”试点,已建成并运营首批养育中心10个,第二批也已在建设中,未来会服务全县75个村镇社区1400多名0-3岁儿童。

为什么会是宁陕县

为什么会是宁陕?这个话题被很多次提问,彭蕾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之所以选择宁陕,是12位阿里女性合伙人在考察了几个备选地域后发现,宁陕县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样本:宁陕县是全国为数不多实现15年义务教育的县,非常重视教育,幼儿园和小学的入学率都达到了100%,年轻妈妈离家打工的比例相对低许多,但即便是这样,宁陕县出名牌大学生几乎没有。

宁陕县县委书记张益民也曾反思过这个问题,硬件配套上去了,整个社会重视教育的氛围也上去了,可人才培养的质量没有跟上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通过实地考察后发现,宁陕人一方面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另一方面对于0-3岁的孩子却普遍不知道怎么教,且也没有在认知上把这个时段的教育和教育投入给予足够的重视。“儿童早期发展”是宁陕县年轻妈妈们几乎没有听说过的新鲜词。

在考察时,彭蕾和阿里巴巴女合伙人们随处可见的场景是,那些黏在妈妈身边的孩子,自始至终都在看手机,据妈妈说他们不怎么爱看书,家里也几乎没给孩子买过书。于是她们决定,想在这样一个地方去试验一下,帮助年轻妈妈们学会和她们不满三岁的孩子相处、交流和引导,发展孩子的智力、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用几年的实践,来验证一下,是否能打破“重视教育,但仍然难出贵子”的局面。

此外,宁陕县还是一个理想的样本:它在国家级贫困县中,以及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比例,都处在中国乡村的平均水平;宁陕地貌多样,既有平地、山坳,也有高地山区,不同种类、因地制宜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形式,为全国普惠投入提供多样性的模式探索。比如在人口稀薄的高山聚居区,计划采用以养育中心为基地的家访和家长小组组合形式的服务。

最重要的是,宁陕县从一开始就是政府主导,比如,养育中心的场地和基础硬件,都由县政府提供,养育师的招募和考核,也由县政府主导。因为政府主导,不仅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也是宁陕县试点未来可以被快速复制的基础。这样,大家上上下下动员起来,包括养育中心选址、养育师招募等,项目联合政府做起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县里有位“跨界”男养育师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照顾家人吃完早饭后,再把二宝送到父母家,自己则赶去宁陕县城南的养育中心上班。40岁的岳友林是宁陕县唯一一位男性养育师,三个月前走进城南“养育中心”的时候,已经做好被围观的准备。为了增加亲和力,他每次上班前会将胡须剃刮干净,尽可能穿得清爽整齐。即便这样,刚开始,有的小朋友一见到他还是会“哇”地大哭着扭过脸去。

不惑之年,由个体老板到幼儿养育师的“跨界”,是这个不苟言笑的大男人作过的最艰难的决定。岳友林告诉记者,0-3岁是人类大脑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妈妈只需要多陪孩子玩游戏、阅读,陪孩子说话,就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可是别说是山区的父母,连县城里的父母都不知道,他家大宝小时候就从没读过故事书。

入职培训过程中,几位养育师捂着脸哭了,说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地给孩子读过一个故事,孩子小时还出去打工,回家也少,感觉很对不起孩子。

养育师许艳华说,她家孩子到了1岁多都不会叫妈妈,以前她从来不知道陪伴这么重要。

还有养育师告诉记者,她9岁的儿子是多动症,错过了陪伴矫正的最佳阶段,孩子闹一天,到晚上特别崩溃,这种遗憾无法再去弥补。

从以前毫不关心0-3岁孩子的养育问题,到现在常被妈妈们问及“带娃有啥可指导的?”“对娃到底有没有用?”这样的问题时,“妇女之友”岳友林已能细致作答。而当初应聘时羞涩局促的女同事,已经蜕变成了温暖、耐心的养育师,她们的能量已经开始辐射到这个县里的870余名婴幼儿。

岳友林说,孩子们的改变尤为显著。有的小孩一开始只会任性哭闹,如今见了面能笑着扑过来“抱抱”,原来一分钟也坐不住的孩子,现在能主动拿起书要老师讲故事,还有的小朋友自中心开放以来没有缺过一节课。在宁陕县四亩地镇养育中心,一位连智能手机也没有的妈妈,在养育师家访后,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来镇上还书、借书。

需要社会各部门

跨界创新和合作

在专访时,彭蕾说,“养育未来”项目在宁陕的落地,她也能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更欣喜的是看到妈妈们、奶奶们的变化。除了吃饱穿暖,养育孩子不再是吃完早饭带去菜场遛弯,也不是午饭后抱着孩子打麻将,和孩子一起阅读、游戏,才是真正的陪伴。

宁陕县县委书记张益民也表示,“养育未来”项目进驻前,他从没想过0-3岁对一个人的未来有那么大的影响,“养育未来”培养出的这代娃娃,有可能成为宁陕人口素质的转折点。而人口素质提高了,贫困落后的局面才能有转机,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记者了解到,宁陕养育未来项目的联合管理支持期为三年。三年之后怎么办?这就是推广“宁陕整县模式”的意义所在,政府从一开始就介入项目管理,培养本地人才,总有一天这个项目可以完完全全由宁陕来主导,到那一天,宁陕将成为中国第一个覆盖0-18岁全程免费教育的县级行政区”。

对于未来的规划,彭蕾告诉记者,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跨界创新和合作。以政府为核心,充分整合和调度社会资源,达到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她希望,中国宁陕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儿童早期发展的创新试验田,在世界范围内提供借鉴意义。

“养育未来”项目也得到一些企业、高校、基金会的关注,她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政府参与进来,项目组也非常愿意分享整个运营过程中比如模式、投入资金等细节问题,充当完“脚手架”功能后,在未来的模式中,政府的投入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把时间推后20年来看,那个时候会带给大家更多的启发,宁陕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时间验证可复制、宜推广的规模化运营模式,也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吸收营养。

“养育未来”项目的目标,是宁陕的整县模式,一旦被证明可行,将为国家在全国做普惠投入提供样板探索,提供实践的经验和专业管理经验。有望推动更多地方政府,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一起参与,切实推动贫困农村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

文/图本报记者王媚

新闻推荐

最揪心的救援 游客居于深山欲轻生 宁陕民警多方救助

本报讯(王胜哲记者李冀安)11月3日,宁陕县公安局广货街派出所接报警称:辖区两岔河山上有一名游客扎一顶绿色户外帐篷长期逗留...

宁陕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