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自强标兵”

陕西农村报 2018-11-16 07:00 大字

?黄章友在小区鞋厂里干活。

翁龙航 通讯员 杨卓 文/图

见到黄章友时,他刚把“我的脱贫故事”写完。近日,宁陕县城关镇举办“脱贫攻坚扶贫扶志”主题宣讲,黄章友是宣讲团的成员之一。

出生于1973年的黄章友,是宁陕县城关镇八亩村人,87岁岳母和他们同住,大女儿在渭南读大学,小女儿在读高中。黄章友年幼时手指受伤,因为家里穷,没有及时就医,导致身体一直虚弱落下残疾。2015年,他被评为贫困户。

在黄章友心里,“贫困户”这个称号让他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下,黄章友的两个女儿先后享受到“雨露计划”。他申请了扶贫贷款,不仅养起了蜜蜂,还发展食用菌、魔芋、雪莲果、猪苓等产业。

2016年,黄章友打听到一个挣钱的门路,有关公司统一制袋,统一销售香菇,农民不用投入本钱。他带领村上的7户贫困户来到旬阳坝秦南菌业公司承包了3万袋香菇袋料的管理。为了增加收入,黄章友让妻子留在家里照顾老人,他一个人在离家50公里的旬阳县坝村看香菇。到年底一算账,黄章友和妻子笑了,光种香菇一年就收获了3.9万元,再加上家里的蜂蜜、雪莲果,养的鸡和猪的收入,还有1万多元。2016年底,他家顺利脱贫,黄章友被县上和镇上表彰为“脱贫攻坚自强标兵”。

脱贫后的黄章友更加勤奋了,2017年他在八亩香菇产业园里继续种植香菇,从原来的土坯房搬迁到八亩村安置点的楼房里。2018年,他在马合营的老家种了3亩魔芋、800多斤猪苓,养了20箱蜜蜂。除了发展产业,夫妻俩还在小区鞋厂上班,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每月都有固定收入。

“虽然我现在脱贫了,我要向别人帮助我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摒弃等要靠思想,靠自己的勤劳脱贫致富。”黄章友说。

新闻推荐

江苏金坛专家团为宁陕发展建言献策

阳光讯(记者向博通讯员杨卓)11月9日下午,宁陕县政府常委会议室内暖意融融,金坛专家团和宁陕对口帮扶的部门负责人共二十多人...

宁陕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陕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