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中华村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阳光报 2018-11-08 01:00 大字

阳光讯(记者 向博 通讯员 李兵 曾宜玖)今年54岁的何佑青,是宁陕县龙王镇中华村的贫困户,家里6口人,儿子常年在外务工,丈夫和儿媳身体都不太好,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两个孙儿需要照顾,沉重的家庭负担都落在自己和儿子身上,因此,她家被定为贫困户。今年,村上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后,在需要人员干活时,村里考虑到她家的情况,优先选用她。上半年,她通过务工就挣到了务工费5400元。

何佑青务工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就是中华村今年成立的中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要想让群众脱贫致富,只有发展产业”村主任黄修才介绍,中华村有贫困人口65户114人,过去村民主要靠种玉米、山田水稻为生,产量也低,经济效益也不好,辛苦一年挣不来几个钱,找到一个长效的致富产业,改变目前的经济结构,是全村人的期盼。今年三月,在市上帮扶部门和镇上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到相邻的新场镇参观考察,村上决定种辣椒,发展辣椒产业,为了带动大家,成立了中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吸收全村群众加入。

合作社最初流转了200多亩土地,但是,有些村民对这个产业不看好,退出了合作社,改种其它作物了,“现在合作社有100多亩,都种辣椒,同时,还发展了高粱种植。”村委会主任黄修才告诉记者,种高粱是为了烤酒,村上原来就有烤酒的习惯,我们在找产业过程中,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市上的帮扶部门,他们也大力支持,还帮我们找来了技师,现在烤酒厂已经在建了,酒曲也备好了,“再过两个月,烤的酒就能出来了。”

对于流转的土地,合作社按照300元/亩的价格给流转费。同时,在辣椒、高粱的种植、采收过程中,合作社还需要劳力,村上就优先考虑贫困户。

村上成立了经济合作组织,让58岁的陈贤定很是高兴,让他在挣了钱的同时,还能照顾自己的老伴。陈贤定告诉记者,他上半年做了40天,一天做10个小时,算下来能挣到4000元,年底了还有分红。

“在合作社长期务工的贫困户有17人,”黄修才告诉记者,上半年,光给发务工费就达12万元,作为村干部,他自己把私人的面包车都拿出作为合作社的“公车”,义务拉人、拉肥料。

据了解,今年以来,中华村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做到因户施策,实现了产业全覆盖。种植高粱200亩,泰国米椒100亩,发展养殖大户6户,养牛30余头,养猪300余头,养羊300余只,养鸡1000余只,成立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贫困户110余户。

关于下一步发展,黄修才说,“明年准备把辣椒种植面积再发展大一些,直接与重庆的公司合作,在我们村上建立基地。高粱酒的销量要是可行,这个产业也是可以扩大规模的。”

新闻推荐

找一把脱贫的“万能钥匙” ——宁陕县四亩地镇产业脱贫调查

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亮点71翁龙航通讯员谭海波李兵深秋时节,笔者走进宁陕县四亩地镇,沿途看到辣椒地、养殖场、建设工地上忙...

宁陕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陕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