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中医药事业的春天

科教周刊 2018-05-10 01:03 大字

宁陕县卫计局局长 杨春华

众所周知,宁陕县是一个典型的版图大县、人口小县、资源富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0.2%,气候温润,非常适宜各类中药生长,县域盛产各类中药材1034种,其中植物药材975种,动物药材49种,矿物药材10种。天麻、猪苓、秦党、杜仲、山茱萸、五味子等人工种植已初具规模。同时,由于经济落后,改革乏力,中医人才匮乏,中药利用率低,整体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如何利用丰富的中药资源为广大基层群众服好务,如何抢抓机遇实现中医药事业的追赶发展,近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破题之举。

以政府保障为前提,启动发展“总阀门”。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发改、财政、农水科技、卫计、食药、民政、教体、扶贫等部门和中药材种植重点镇为成员的宁陕县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大力气抓好中医药发展事项的协调、对接、联络、落实和推广工作。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的基础上,积极出台保护、鼓励中医药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办法,广泛收集整理民间单方、验方,多方挖掘中医传承人才,推进落实中医诊所举办备案制管理办法,放宽办医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发展特色的康复医院、中医诊所,支持药品经营企业开办中医坐堂医诊所。进一步加大对县中医院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加编制备案制管理总额,补助人员基本工资及临聘人员工资,全额保障在编人员“五险一金”和临聘人员“三金”,每年安排大型诊疗设备、人才培养基金,让县中医院能够轻装上阵,在“十三五”期间实现错位发展和追赶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建设发展“主阵地”。充分利用中央预算投资6400万元建设中医院的有利契机,力争将中医院建设成为专科特色明显、群众满意的二级中医院。同时,立足宁陕独特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放眼大健康领域,引入社会资金,进一步做大做强项目,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非药物治疗的特色,打造一个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中药材种植研究、中药材花卉观光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养生项目。加快镇卫生院中医馆和村卫生室建设,在80%的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50%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以人才建设为支撑,提升发展“软实力”。通过多种措施加大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康复医疗等专业医学本科生的招聘力度,多方储备中医药人才。选送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到陕西中医药大学进行5年学习,订单定向培养中医、中西医结合本科医学生,加大本土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加强与陕西中医药大学对口协作,定期选派县中医院、县医院及镇卫生院中医业务骨干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免费进修学习。每年组织乡村医生集中开展1-2次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常态化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的应用。合作建立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材实习基地,积极挖掘宁陕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通过“学校+基地+农户”的教学、科研、生产模式,及时解决药材种植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升宁陕当地中药材种植水平,促进药农致富增收。

以企业引进为载体,延伸发展“产业链”。积极创建中医药发展示范县,聘请专家对宁陕县中药材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适合种植的药材品种,加大药材种植政府补助力度,积极引导合作社、农户种植药材。大力引进中药材经营企业,进一步挖掘延伸中医、中药的产业链条,推行“公司+农户”、“互联网+农户”等多种模式,包装经营宁陕道地药材,打造陕南药材种植基地,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以医养结合为抓手,实现发展新突破。积极推进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工作,坚持把医疗服务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模式有机结合,加大医疗机构参与、支持养老服务工作力度,确保二级及二级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县医院、中医院设立老年门诊。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发挥责任医师团队作用,制定个性化健康服务管理方案,切实增强城乡居民获得感,齐心协力构建舒适、宜居的健康生活环境。

新闻推荐

宁陕乡村游魅力持续绽放

本报讯(通讯员杨卓)今年“五一”小长假,宁陕县的乡村旅游受游客热捧,小长假3天时间全县接待游客21.4万人次,旅游收入13.99亿元。宁陕县在强力推进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把旅游新村地建成...

宁陕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