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出山乡新景象 宁陕县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纪实

安康日报 2018-02-25 01:08 大字

[摘要]——宁陕县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纪实

“村上变化还是大,村民们比以前都精神了。一方面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在家门口有了事干。”谈及“三变”改革带来的变化,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主任乔卫斌高兴地说。

这个因世界首例朱鹮异地野化放飞而闻名的村,去年将1250亩板栗园流转给宁陕县中心苗圃,村民以林地和劳动力入股,每亩可得到200元的固定分红。村民在自家的板栗园里务工,每天还有100元的劳务收入。

寨沟村的变化仅是宁陕县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镜头。该县立足丰富的山林资源,通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让农村“沉睡”资源活起来,农民增收渠道多起来,实现了农业产业强、农村生态美、农民生活富,农村得到有效治理,全县呈现出一派新景象。

林地变股权——农业产业变兴旺

四亩地镇严家坪村32户农民通过林地入股,组建罗家沟板栗合作社,累计发展板栗园1350亩,入股社员106人,其中入股的贫困户12户41人,参加合作社生产劳动的贫困户15户46人。

2017年,罗家沟板栗合作社将板栗园的林地经营权流转给宁陕县林之语农林工程有限公司,期限为20年,由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升级”成了板栗产业农业园区。入股社员可以按股获得林地经营权流转分红,还可到园区务工增收,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农民变工人”的“四变”。在日前得分红大会上,入股社员每户平均分红3000余元。合作社理事长周文兴高兴地说:“板栗园还是我们的,分红旱涝保收不说,大家另外还能多挣一分工资。”

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有着丰富的林地资源,2008年,该县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全县306.2万亩集体林地产权全部确权落实到户,林权发证率达到99%。

为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宁陕及时制定出台《宁陕县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土地确权发证,全县9.3万亩地确权发证工作全面完成,发放承包证书上万本,发证率为93%,建档率为94.5%。该县累计林地流转85万多亩,耕地流转1.5万余亩。同时,严格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程序,稳妥推进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林地、荒山、库塘等资源性资产,以及基础设施、集体企业、房产、机械等可经营性资产登记造册、评估作价后折股量化经营主体。

在该县城关镇八亩村,15户农户把5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每亩1万元价格入股到宁陕秦南菌业公司发展食用菌,入股期限10年,每年每亩入股土地保底分红6%,入股农民不仅可以再基地务工赚钱,还可以享受公司经营利润得二次分红。

据了解,该县68个村已确权评估集体资产价值2066万元,其中资金1000万元,固定资产1066万元,土地52.8万亩。同时,在稳定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鼓励土地经营权入股,签订保底分红和二次分红分红协议,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激发参股热情。全县共有5664户农户将27.39亩林地和12865.64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等集体经济合作组织。

通过资源变股权,有力促进了宁陕县干果、药菌、特色养殖等主导产业发展。该县23个农业园区、企业和65个合作社共流转农民耕地1.68万亩,林地85万亩。2017年,全县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户,建成产值2000万元以上农业园区5个,培育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农业增加值增长4.8%。

资金变股金——农民生活变富裕

2017年8月29日,宁陕县第一家村级控股公司——宁陕海棠园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262万元,其中村集体出资250万元,村民入股12万元。主要从事股权投资、本村农业园区和民宿建设等经营活动。

该公司成立后,很快与宁陕县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投资协议。海棠园公司出资250万元,每年获取固定收益21.2万元。两家公司还在海棠园村合作建设林麝养殖观光基地,使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固定收益得股金、就近务工得薪金、订单农业得酬金”,进一步脱贫增收。

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中,宁陕县结合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需要,按照激活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的思路,大胆探索,创新政策,以重塑经营体系为主线,积极探索农户长效增收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引领和承接作用,及时出台《宁陕县“三变”资金扶持投入保障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将各类产业扶持奖补资金通过多种形式变成农民股金,把各种分散的资金聚合起来,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了主体、农民、产业和政府四方共赢的局面,为实现脱贫奔小康的生活富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该县财政拿出70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投放到34个农业经营主体带动84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以每户1股1万元为标准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期内每年向承接主体提取不低于6%收益分红,脱贫攻坚期后产业引导资金在量化折股到村集体,既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解决了经营主体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进一步增强农户改革红利获得感。

宁陕还通过把重点项目资金做为虚拟股份量化折股,投入到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该县把1500万元的省供销集团精准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做为虚拟股份量化折股到4个镇10个村306户贫困户,并投入到秦南菌业公司经营收益,脱贫期间实现5%保底分红,2017年首次分红资金37.5万元,户均1226元。

该县还积极鼓励农民自有资金和专业技能参股,与企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投入经营主体,实现收益最大化。四亩地镇严家坪村桃园组贫困户邓芝能将2亩土地流转给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务工收入7000多元,土地流转收入近千元,把3万元脱贫贷款资金入股到园区,每年得到3000元的分红。

目前,宁陕有2000多户农户入股配股资金达到3300万余元,每年通过经营主体享受固定分红收益。

农民变股民——农村治理变有效

江口镇江镇村上街组村民马风会,人很勤劳,家里的林地、土地等资源也多,但收入却一直不理想。2017年,村上搞“三变”改革,她加入了江镇村上街股份经济合作分社,从此,她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股民。当年,她从合作社分到了6187元。

城关镇八亩村村民廖开兵以前是个小蜂农,养有中蜂50余箱,年收入2万余元。后来,他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入了宁陕县梨子园养蜂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一名股东。从此,他的蜂蜜销售问题不仅得到了解决,年底分红中,他还分红7万余元,是他以前收入的3倍。

而对于四亩地镇严家坪村村民李典友来说,他以另外一种方式入股合作社——用劳动力入股合作社,当年务工收入2.5万元,合作社分红0.4万元,家庭人均增收0.97万元。

在“三变”改革推进过程中,宁陕县通过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的重组,使农民变股民,打造“股份农民”,让农民多了一个“股民”的身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农民与村集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市场主体之间的联股联业联合,用经济手段重塑了“股份制”生产经营关系。

制定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时,江口镇江镇村将违法犯罪和新民风建设相关内容和要求纳入到成员界定、股权量化和分红办法之中,使村民不仅有了新的收益、新的身份,还有了新的约束,创新了“股份制”农村治理新手段。江口镇党委书记黄太琦说:“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将村民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利益调整的杠杆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和约束的有效性。”

通过“三变”改革的稳步推进,宁陕县农村产业得到发展,惠农政策得到集中、长效显现,农民增收有了长期保障,2017年全县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明显,预计达到9596元,比上年增10%。农民收入的增加,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了改革红利,看到了“股份农民”的无穷魅力,更是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改革、融入乡村治理、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目前,全县“三变”改革在11个镇22个村开展试点,有8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其他村正在开展成员界定和折股量化、组建股份经济组织等基础工作,“三变”改革试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万名农户正在转变成“股民”。

“下一步,我们将提高‘三变\’改革质量,扩大改革覆盖面。对产业主体进行金融支持,增强产业主体的带动作用。”宁陕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宝剑说。通讯员 谭海波张志清 李兵大力发展养蜂产业县长郑红丹(左二)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揭牌县委书记张益民(右一)调研“三变”改革返乡农民工创业农民变股民

新闻推荐

3岁被拐 第一次过团圆年 他的回家路 走了30年

昨日,颜从淼被拐30年后与亲人团聚本报记者吴琛摄一家人团聚本报安康讯(记者吴琛)2月5日,宁陕警方在宁陕县城文化广场举行宁陕被拐儿童颜从淼认亲仪式,被拐时三岁的幼儿颜从淼30年后回到家乡,与亲生父母...

宁陕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陕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