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微商”贾安金和他的“扶贫号”

经济特刊 2017-12-11 09:43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杨宁 贾玉梅)“农村土大蒜,八元一斤,谁要请联系我,我们包挂的农户。”这是桅杆坝村第一书记贾安金7月26日发的一条朋友圈。从这天往后,贾书记的朋友圈越来越多的就是此类“广告”。

2016年7月,宁陕卫计局干部贾安金被正式下文任命为筒车湾镇桅杆坝村第一书记。在这之前,贾安金一直在单位做着业务工作,根本就没有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的经验。

突然落在肩上的重任,曾让贾安金一度很恐慌,他不知道该怎么开展工作,不知道怎么才能当好这个“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贾安金首先逐户了解情况,在看到贫困户家中大瓶小罐的堆了好多的蜂蜜时,他随口问了一句:你家今年产了这么多的蜂蜜,收入应该没有问题了吧?结果他看到的是该户户主愁眉苦脸地坐那叹息,“哪有人要嘛,这两年养蜂的人多了,蜂蜜产量也大,就是卖不出去啊。”听到这话,贾安金突然想到,上个月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出售大蒜。他就告诉这户:要不我帮你在网上问问,看看我认识的人有没有人要买。

从这次开始,贾安金就有了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帮村上的贫困户卖东西的想法,知道有贫困户想卖,他就拍照、发圈。零零散散的,销售的还挺好。

2017年初,贾安金发了一条朋友圈:“桅杆坝村的群众加油,我们不怕没有销路,就怕你们的农副产品没货,2017,加油!”

就这样,贾安金就很固定的在他的朋友圈开始了他的“微商”之路。

“红山春耳子,需要的联系,只有十五斤。”2017年6月1日朋友圈。类似的朋友圈不胜枚举。

“卫计局驻村工作队今天给群众卖的土特产已全部送到位,需要的继续联系我们,继续转发朋友圈,把我们村的农副产品推销出去,我们竭尽全力为大家服务。”

“有人问我,我帮他们卖东西,他们怎么给我分成,我听着就笑了, 我这是义务帮他们,不赚他们一分钱,我和贫困户定个价钱,然后明码标价出售,从他们手上拿多少货,卖完我给他们相应的销售额。”贾安金说。“现在我的微信朋友圈人越来越多了,销售面也就广了,经常还有人埋怨说,你们村上的东西怎么还没有卖就又没了,老是缺货。”

截至11月,贾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做“微商”一共为桅杆坝村售出蜂蜜700余斤,野生猕猴桃1500余斤,土鸡蛋2000余个,土鸡50只,腊肉300余斤,菜油300斤,干土豆片、干竹笋、木耳等农产品400余斤,累计销售额5.7万元。

贾安金说,今年他接到了几次要大订单的电话,但是他都没有敢接单,因为量不足,怕误了人家的事。所以,每次召开村组会议,除了日常工作,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只要你们有东西,我就能给你们变成钱,所以,你们都动起手来,把产业发展起来,也能早日脱贫致富。”

现在的贾书记也多了一个外号,叫“卖光光”。他有一辆吉利小轿车,平时用来从村上运送货物到县城或邮寄点,被人亲切的称为“扶贫号”。“卖光光”和他的“扶贫号”总是利用每周五回家或者中途开会办事等各种机会往县城运送桅杆坝村的各类农产品。

“今年这样子虽然有成效,但是规模太小,后劲不足,明年要创新方法,扩大规模,让贫困群众能真正的因为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贾安金说。

新闻推荐

宁陕110户贫困户集体搬新家

本报安康讯(杨宁杨卓记者吴琛)11月28日,宁陕县四亩地镇三期安置小区内热闹非凡,110户贫困户集体搬进了新家。见到四亩地镇太山坝村的王显平时,他和母亲在新房里忙着铺床,崭新的沙发,还未开封的新家具让...

宁陕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