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街一碗徐家酸汤扯面 让人惦记了二十四年!

经济特刊 2017-12-04 09:26 大字

“安康吃货”第103期——

□ 璩勇

安康这地方,到现在为止有门头牌匾楹联匾额的酒楼饭馆不多。

25年前就有这讲究的更少。老徐家面馆就是这少之又少的商铺中最耀眼的一家。

第一次吃,真是单纯去吃扯面,端上来一大碗,看相可就显得寒碜,碗里只有几颗蒜苗碎末飘在汤里,连片青菜或者白菜帮子都见不着!可热气一冒,那是一股诱人的清香直钻你鼻子口腔,直逗得你唾液分泌加速,不赶紧拿起筷子架势,真是要垂涎欲滴了。

端碗大嚼,筋道、圆润,既有嚼劲又滑溜溜好下喉,要那些子配菜干什么?多余、奢侈、繁琐、喧宾夺主!吃面就吃面,让人觉得这碗面还就该这么吃!

我是24年前第一次吃徐家扯面。那时徐家扯面就已经很厉害了,在当时相当于甚至可以说就是宁陕的北京烤鸭。要是吃早点招呼去徐家扯面,那几乎是贵宾规格待遇了。

那应该是徐家老两口最意气风发的时候。1991年农历六月,徐学礼新楼落成,包括孟国海在内的近30个好友送来这个金字招牌——学礼面馆。这应该是面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那时候一口大锅是墩在门面左侧一个差不多两米见方的炉灶上的,印象中宁陕当时各个商家住户都烧的是柴禾,徐家这口大铁锅用的是炭炉。

一晃24年没有去,味觉记忆却始终还在。老徐家夫妻的相貌依稀也还在。这次来宁陕有余暇,就问起这面馆还开着吗?两老人家可好?

面馆开着!朋友说。

我开始还担心完全没有记忆中的模样,结果惊讶发现,连当年的匾额都还在!

现在经营这个面馆的是他的儿子儿媳。过去传说面馆生意好是因为汤好,小徐老板说,不是汤好,是调料配方好、是调料用材讲究。面馆原来品种少,几乎就是酸汤扯面、饺子等很少几种,现在品种多到难以选择。犹豫中,朋友推荐饺面同吃,感觉蛮不错。

除了面食品种多了,还增加了凉菜系列。我们点了一个拼盘和另外两个小盘,特别是腌制的豆腐干,入味、好嚼。不硬,也不黏,恰好有点软和、恰好有点沙沙松散,不像有些豆腐干要么太柴味同嚼蜡,要么筋道太过,要担心牙齿会扯掉几颗。

家传扯面食中觉味美,精制佳肴品后有余香。楹联是新的,落款丙申年孟国海书,显然是今年新题。看来,徐家面馆这栋新楼就是今年新改建的。

食中觉味美,品后有余香。我觉得这评价还是很客观、希望也很中和。

你若来宁陕,不妨试试。

新闻推荐

从历史遗产到新时代华章 ——从西成高铁看“蜀道难”如何远去

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穿越秦巴山脉,道路崎岖难行,以至于诗仙李白在诗作中发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作为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即将通车的西安至成都高铁依托我国...

宁陕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陕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