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疫”路同行的合肥民政人

合肥晚报 2022-03-22 10:46 大字

3月15日,合肥市民政局从自愿报名的156名防疫志愿者中抽调22人组建“疫情防控第一批下沉社区先锋队”,奔赴全市多地报到,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这里有五位下沉一线同志的防疫日记,记录的是他们在一线的点滴和感想,展现的是合肥民政人的担当和风采!

风雨无阻坚守防疫一线

人物:程云

时间:2022年3月20日

地点:庐阳区临工劳务市场

又是一个春寒料峭、细雨纷纷的日子,我戴的眼镜时不时就被雨水打湿,导致视线变得模糊。眼前是身着防护服的“大白”,一身黑色雨衣的我,与他们形影不离。

这是我驻守庐阳区临工劳务市场常态核酸检测点的第四天。从17日起,我和福利院的同志汪近红一道被分配到这里,每天9:00至21:00负责现场的秩序维护和服务保障工作。

现场分为两个区域:登记区和采样区。我们两人一组,在登记区引导群众按照“一米线”排队并打开手机安康码,在登记区窗口进行扫码登记和信息采集后,引导他们进入采样区按十人一组进行咽拭子采样。以前只是在电视、手机上看到穿防护服的医务工作者,这次近距离看到他们,切身体会到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不容易。

前来参与核酸检测的有保安、保洁、外卖快递小哥、黄码人员、时空伴随者等。有时,一天就上千人,同一个时间会有多达两三百人排队。有的老人不知道怎么使用手机安康码,有的家长不知道怎么给小孩进行信息登记,面对他们的咨询和疑问,我都会手把手教他们一步步操作。有人因不清楚安康码为什么变黄码而紧张不安,我会耐心向他们说明,安慰他们不要焦虑,耐心等待检测结果……

虽然工作很累,但是每当听到群众感谢的话语,我都觉得心里暖暖的。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我很自豪。我更坚信: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

通力协作保障核酸检测顺利进行

人物:汪近红

时间:2022年3月20日

地点:庐阳区临工劳务市场

三月的合肥,乍暖还寒。

作为一名下沉基层支援防疫的志愿者,自我“上岗”的第一天起,就接连遇到气温骤降、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不过,这早已在我的预料之中。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这点考验算什么呢!

“请戴好口罩,依次排队”“打开支付宝安康码”“请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不要用手接触医生操作台”……

我的“阵地”是位于庐阳区临工劳务市场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点。指导扫码、解答疑问、分流队伍、维持秩序……我身穿红马甲、胸佩党徽,坚守在岗位上。

每一天,我们都坚持“战斗”到晚上九点;每一天,我们都通力协作,保障上千名群众的核酸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95后民政力量在担当中历练

人物:徐静雅

时间:2022年3月18日

地点:瑶海区临淮路社区

“我的码怎么黄了,我哪都没去呢,我要不要隔离呀?”小区门口,一位大哥急切地询问着。

我们立即询问他近期的行程,并查看他的安康码和行程码。原来。这位大哥是因为上周末去了步行街这两天就发现变成“黄码”。在社区人员的帮助下,我们告诉他,去社区检测点进行“三天两检”,并居家隔离两天等待检测结果,然后,根据检测结果申诉就能转成绿码。“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您好,请佩戴好口罩”“请扫一下安康码和行程码”“您好,请问是从外地返肥的吗”……每天,这样询问的话语,我大概要说上几百次。正是一次次这样的询问,让我了解到仍有部分老人虽然拥有智能手机,但依然不会申领、使用安康码。

现场,社区负责人发动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手把手教群众申领安康码,保障他们的日常出行。

“现在去哪都要扫码,以前都是手写登记,特别麻烦,现在好了,感谢你呀小姑娘。”看着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又看了看自己胸前的党徽,感到非常自豪。

永葆军人本色 守护美好家园

人物:陈茂

时间:2022年3月17日

地点:蜀山区朝霞小区

当我穿上红色小马甲开始执勤的那一刻,内心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你好,请配合测量体温并登记信息。”在朝霞小区疫情防控值守点,我一遍又一遍地给外来车辆人员检测体温、登记信息。

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是外防输出、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阵地。我的工作重点就是为外来车辆人员检测体温、查验“双码”、做好信息登记和核酸检测预登记等。我深知,这些细枝末节的工作看似不起眼,却丝毫马虎不得。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许多群众都对这一系列“繁琐”的流程表示理解,这也让我的工作变得轻松了些。有时,他们还会轻声说上一句:“你们辛苦了。”真挚又朴实的话语,最打动人心。听到这样的话,连续8小时站岗的疲惫也随之一扫而空。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服务老百姓。”作为一名在部队服役过16年的军人,尽管如今退伍转业,但我依然要坚守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尽自己的能力和社区工作者一起努力,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不惧风雨 只因心中有光

人物:余钊村

时间:2022年3月17日

地点:瑶海区凤阳三村

一大早,我刚出门又折返回来,加了一条秋裤后,赶到了凤阳三村出入口卡点,这是我“战斗”的地方。

虽说已经阳春三月,但今天风雨交加,最低气温只有3度。连夜的雨,卡点墙壁已经湿透了,张贴的防疫二维码掉了,只有一手打着伞一手拿着码给居民们扫;来了一辆外地牌照的车,我立即紧张起来,仔细询问了一番,车内人扫安康码和行程码都显示正常,体温也正常。

紧张忙碌了一番,卡口安静了下来,我走向那大约4平米的岗亭,掸了掸身上的雨水。“小伙子,你还是党员啊,不错!”保安大爷看到我身上的党徽,给我竖了个大拇指,很庆幸,我是市直机关下沉社区抗疫2000人中的一员。

安康码、行程码居委会重新订到了墙上,这下方便多了,大大缓解了拥堵情况。换岗回家换了一身干衣服,一起的小伙伴把白天的防疫图片做成了小视频。“爸爸,那个人是你吧?”闺女大声地叫道,“长大了我也要做志愿者!”

我翻开手机,看了眼天气预报,连续的阴雨之后就会有明媚的阳光。因为,春天来了。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后祥 通讯员 赵姝姝

新闻推荐

二月二,药王山里走一走 本报记者 吴洋凯摄影报道2022年03月09日A06版文章字数:216朗读:

二月二,“龙抬头”,药王山里走一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药王山庙会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