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秋又尽 今朝恰立冬

渭南日报 2021-11-05 01:32 大字
师铤

11月7日,“立冬”节气如约而至。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冬日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季的到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中国以农耕为本,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我国古代将每个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候,立冬三候分别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水始冰,是说水已经能结成冰。地始冻,是说土地也开始冻结。雉入大水为蜃,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还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这与寒露三候的“雀入大水为蛤”相呼应。

古人以四种鸟定四时:玄鸟定分(春分秋分),赵伯定至(夏至冬至),青鸟定启(立春立夏),丹鸟定闭(立秋立冬)。玄鸟是燕子,春分飞来秋分飞走;赵伯是伯劳,夏至飞来冬至飞走;青鸟是鸧鷃,立春飞来立夏飞走;丹鸟是锦鸡,立秋飞来立冬飞走。

关于迎冬,史书有明确记载。《吕氏春秋·孟冬》中有云:“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在民间,立冬日古人要祭祀土地神和先祖亡灵,祈求他们保佑来年丰收和安康。除了祭祀,立冬日人们还会互相“贺冬”,亦称“拜冬”。东汉崔定《四民月令》:“立冬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顾禄《清嘉录》记载“至日,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古代吟咏立冬的诗很多,曹操写过一首《冬十日》,诗曰: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鹍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写曹操北伐归途中所见到的北方十月初冬的景色。李白有一首《立冬》,诗曰: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是太白一贯的浪漫与嗜酒。

宋代范成大的《立冬夜舟中作》诗云: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写立冬夜,诗人在船中所见到的夜景。在这寂静的立冬之夜,诗人感怀自己已步入老年。

与范成大同为中兴四大诗人的陆游有《立冬日作》,诗曰: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从诗中可以看出,曾高官厚禄的大诗人在这个立冬日的境况不是很好——房间小到只能放下双膝,墙高只到肩膀。可面对着这样贫寒的生活,陆游最后表示,平生习惯了陋巷,这样的生活也觉得十分欣然。值得注意的是,写此诗陆游已74岁,罢官回家,孤寂贫困,其书房就称“老学庵”,“穷冬短景苦匆忙,老学庵中日自长”,真是此陋巷破屋。正直者乱世为官,也就只能如此萧疏晚景了。

看着两位大诗人略显凄凉的晚年,想起另外两位大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的冬日唱和之作。

身在洛阳的白居易《初冬早起寄梦得》诗曰:

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

炉温先暖酒,手冷未梳头。

早起烟霜白,初寒鸟雀愁。

诗成遣谁和,还是寄苏州。

梦得,也就是刘禹锡,时任苏州刺史,所以诗末会有“寄苏州”之句。收到诗后,刘禹锡回了一首《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诗曰:

乍起衣犹冷,微吟帽半欹。

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

洛水碧云晓,吴宫黄叶时。

两传千里意,书札不如诗。

同样是大诗人的冬日,白刘二人一派闲情雅致,是“冬藏”该有的闲适。“两传千里意,书札不如诗”这二句,倒让我想起宋诗“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刘白二人一样千里传诗意,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该有一份“诗意”,愿我们能在这即将到来的美好冬日,有意传意,有诗可读。

新闻推荐

安康水力发电厂 全力做好汛后蓄水保供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肖壮丽)10月21日21时,安康水库库水位蓄至330米,为今冬明春安康水力发电厂经济运行和陕西电网迎峰度冬打好基础...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