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楼的记忆

陕西工人报 2020-11-23 06:39 大字

午后,暖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斜照在办公桌上。窗外是轰轰隆隆的挖掘机声,伴随着我的心跳起起伏伏。厂大门对面的这座楼终究没躲过被拆迁的命运,连同这条马路两边的许多房屋一起,将被夷为平地。

飞逝的时光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会离我们而去,包括眼前的这座楼。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食堂、二楼的多功能活动中心将要离去,就像多年的一位老友突然离去那样。3 0 年来,这座楼记载了太多美味印记和丰富的文化生活,这座楼记载了我逝去的青春,承载了我和父辈两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拆除的那几日,每天上班进入办公大楼时,我的视线总会被眼前这一片废墟中的钢筋水泥所拽着,满目回忆,不由感叹。我深情凝望着即将拆完的这座楼,寻思着这片废墟中,究竟交织和掩埋着多少沧桑的记忆和曾经的辉煌呢?

上世纪8 0 年代末,这座楼修建的颇有艺术性,一楼是职工食堂操作间和餐厅,二楼是职工活动中心。楼的门脸不是很大,正前方是一架绿色S 型竖梁悬空支撑在两层楼之间,楼前面的绿植蓬勃,藤蔓缠绕,绿油油的爬山虎一簇簇攀岩在楼的正前方,犹如窗帘,生机盎然,装饰着墙体。楼的两侧松针树郁郁葱葱,挺拔而立,护佑在这座楼的身旁。三十多年前这座楼应该算是非常气派,一个食堂承揽了全厂职工家属们的美食印记。

上世纪9 0 年代末,刚参加工作,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食堂的蛋糕和酥饼,为我的青春时期留下了甜蜜的印记。食堂有位师傅姓陈,石泉人,专做糕点和甜品,浅黄色的小米发糕散发着淡淡的桂花清香,甜而不腻;金黄的酥饼和蛋糕酥脆,松软可口;油亮的面包散发着浓浓的鸡蛋香味,爱吃甜食的我几乎每隔一天就去买一次,甜点窗口排队的人总是络绎不绝。一次,排在我身后的一位小朋友,看到轮到我时,只剩三块,他眼巴巴地瞅着窗口说:“完了完了,轮到我肯定没有了。”于是我只买了一块,剩下了两块留给了他,小朋友感动不已,记得他说:“不知叫你姐姐还是阿姨?”“还是叫我姐姐吧,我今年才参加工作。”我们一路聊着蛋糕和面包带给我们的美好,他告诉我今晚吃一块,还有一块留着明早带到学校去,因为同桌明天过生日,刚好可以和她分享。

那天的一块蛋糕,我吃得特别慢,但觉得格外香甜。那时,安康的街头几乎没有什么甜食专卖店,能有这样的食堂专供甜食,颇为幸福而温暖,感谢那位陈师傅给我们留下的味蕾记忆。

翻过记忆的城门,拾捡遗落在二楼活动中心的青春岁月,那些快乐时光,皆是一串串美好的音符。曾经,我们在二楼参加演讲赛、知识竞赛、卡拉O K 、联欢晚会,一起编排节目、训练,那些笑容、那些美好的瞬间都在脑海里回放……历任厂领导,党政工团的负责人都特别支持各项活动,一直以来,厂里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极大活跃了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

参加工作第三年,我们曾组建过一支乐队,虽然非专业,但贝斯、吉他、钢琴、架子鼓,一应俱全,像模像样。我们从开始的彼此生疏,找不着切入点,到最后的默契配合,完美协作,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训练,终于在那年中秋节,举办了第一次交谊舞联欢会,全程伴奏就是我们乐队,当时我担任乐队歌手,两首歌至今记忆犹新且喜欢,陈明真《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和方季惟《爱情的故事》,这成为我人生中第一次以乐队伴奏的方式登台演唱。那一晚,来跳舞的职工特别多,优美的舞姿,欢快的舞曲,闪烁的霓虹,让活动中心熠熠生辉。舞会结束,为了庆祝乐队第一次演出成功,我们在阳台上,赏月吟诗,对酒当歌,在舞台中央,互诉衷肠,翩翩起舞。

去年深冬,最后一次在二楼参加集体活动,是为庆祝来年“三八”妇女节,各分会要编排广场舞,在各位姐妹们的互相陪练中,我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深冬之夜。

春天过去,夏天也过去了。那座楼终于消失在乍起的秋风里,代之而起的是一条宽阔平整的马路。站在路边,不禁感慨。人来车往,风起尘扬,曾经的一切只留在记忆里。不久,这里或许会有新的建筑,还会有新的故事,新的辉煌。

新闻推荐

“家门口也能挣高薪”

本报安康讯(张承喜张凡记者吴琛)5300元,5615元,7936元,最近3个月的工资一举打破汉滨区社区工厂最高月工资纪录。翻开工资...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