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安康码”申领 已达350多万个

亳州晚报 2020-08-18 09:01 大字

已开展扫码购药、律师会见等6个场景应用

本报讯今年以来,亳州市积极推进“安康码”市级系统建设,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全市“安康码”申领数已达357.56万个,核验次数达1460.99万次,“亮码”数达3987.5万次,已开展“安康码”扫码购药、律师会见等6个场景应用。

不久前,亳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安康码”与电子社保卡转码应用,并持续推动“安康码”与电子健康卡、电子公交卡融合互通,拓展应用场景,强化宣传推广,推动“安康码”实现“一码通用”。

“安康码”便民应用是安徽省33项民生工程之一,为此,亳州市创新提出“翻译机”式的“转码”模式,即建设转码平台,将“安康码”与电子社保卡、电子健康卡、医保电子凭证等卡码对接,根据应用场景,提前定义好目标码,通过转码平台将“安康码”转换为目标码后,交由应用系统运转后续流程,群众无需来回切换不同卡码,即可在不同场景享受服务,真正达到“多功能、一码通”的要求。(记者刘景侠)

亳州市多举措推进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

本报讯今年以来,亳州市通过政策拉动、培训推动、服务带动等措施,推进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亳州市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已经实现市、县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全覆盖。按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合同成交并实际支付金额给予10%的补助,已落实支持企业在亳州市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资金400余万元。

依托科技“云课堂”,亳州市科技部门开展“线上直播”与“线下培训”,先后组织5场次技术合同登记业务培训,培训人员超过300人次。同时,简化技术合同登记点工作流程,让企业人员少跑腿、不跑腿。

亳州市科技部门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模式,开展“点对点”精准指导。结合“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收集整理全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成果,及时了解有关科技项目进展情况,对符合技术合同登记条件的项目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点科技项目重点关注。1—6月份,亳州市吸纳技术成交额0.61亿元,登记科技成果275项,任务完成率居全省第1位。

(郭学彬记者陈璐)

亳州市力推公共资源

交易数据资源共享

本报讯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市公管局采取多举措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共享开放,以实现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及时、准确、完整汇集到江淮大数据中心。

全面摸清“家底”。对照《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建立数据资源目录、规范数据字段结构、摸清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资源情况。

加强沟通协调。畅通网上沟通联络渠道,加强与数据资源管理部门、软件公司的沟通协调,明确数据归集共享的技术方案,及时处理技术问题。

紧盯数据质量。数据资源是共享的前提,数据质量尤为重要。明确专人定期检查归集共享的数据信息,确保共享数据质量,为今后挖掘和提炼数据资源价值奠定坚实基础。(记者武景)

新闻推荐

把胸膛交给洪水,把后背留给百姓

◇汪奥娜眼圈发黑,声音嘶哑,踩着胶鞋,卷到小腿肚的裤脚上满是泥点……这是抗洪一线基层干部的“标配”形象。面对肆虐的洪水...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