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铁中院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

西部法制报 2020-06-09 10:28 大字

本报讯(记者刘鸯)6月4日上午,西安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在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6至2019年度《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

据介绍,西铁两级法院自2016年1月15日起开始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西安、安康两市的环境资源案件,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以及公益诉讼案件归口由环境资源审判庭审理的“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和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制度,构建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机制。西铁两级法院立足司法本职,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审理各类案件,依法有效地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环境权益。2016年至2019年,西铁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3208件,审结3126件。其中,刑事案件247件,审结245件,给予刑事处罚375人;民事案件91件,审结89件;行政案件2795件,审结2721件;公益诉讼案件75件,审结71件。

据了解,西铁两级法院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和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积极畅通诉讼渠道,依法及时立案受理环境资源公益诉讼案件。他们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公益诉讼案件依法得到公平、公正审理;不断完善与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的协调联动机制,创建公益诉讼“1+7”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公益诉讼审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为破解环境资源审判技术难题,西铁中院建立完善专家参与审判制度,首批选聘专家21人,率先在陕西省建立环境资源审判技术专家库,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铁两级法院和其他兄弟法院累计邀请专家参与审判15件(次),审理案件7件(次)。

近年来,西铁两级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中积极探索替代性修复的裁判方式,对造成环境生态无法修复的行为人,要求其采取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恢复耕地等修复措施恢复生态环境。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西铁两级法院组织当事人累计放养鱼苗5万余尾,补植树木7000株,恢复耕地357亩。

为保障环境资源案件恢复性司法机制的有效运行,西铁两级法院积极与检察机关和林业部门协调,分别在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安康富强机场建立了秦岭、安康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用于环境资源的替代性修复。目前,西铁两级法院共计向基地移交生态修复费用80万元,在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栽植箬竹54.6亩,在安康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与政府合力首期种植桂花、黄栌、红豆杉等苗木共计370余亩3万余株。

新闻推荐

汉滨区严查超载超限 16辆大货车被查获

本报安康讯(唐波记者吴琛)6月5日上午,汉滨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江北中队联合路政、城管部门在辖区重点国省道路段设置临时检查点...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