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净尘垢送“五穷”

甘肃经济日报 2020-04-25 00:39 大字

祁 云

记忆中的每年正月初五,母亲总是要洗一天,哪怕寒冷时滴水成冰,也要用大锅烧水,就要这天洗,把这个习惯叫洗五穷。晚间,把一些实在破烂不能洗的衣服在门口烧了,并烧纸送穷子,正月初五,成了家乡习俗的洗衣送穷节。

后来才知道,送穷是华夏流传广远的民俗。嫌贫爱富是人情的基本世态,不分中外古今,但中国古代思想史里,对穷的态度不是鄙视的,由于自然资源有限,远古精神不追求奢华,是个尚贫的国度,圣人就提倡安贫乐道,所以大家除了敬奉孔子、老子、墨子……这些带子字的贤人,还有一个穷子。中国民间相传的穷子是上古帝王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大家都叫他“穷子”。正月的晦日,穷子死了,宫人把他埋葬,并说:“今天送穷子。”从那之后,穷子就成了人人害怕的穷鬼,穷先生从此走入下坡路。可见,穷子也是上古帝王之后,有的拼命追求帝王奢华,有的却喜欢破烂过日,一娘养九子,个个心不同。

送穷子的习俗古书多有记载,《图经》:“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今天北京仍保留有正月初六送穷鬼的风俗。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远平志》:正月三日,人多扫积尘于箕,并加敝帚,委诸歧路以送穷。”就是三天年后三天的初六,送穷的日子虽各有异,各地送穷的日子也各不同,但有一点还是共同的,即都是安排在正月新春进行。

母亲去世已经25年了,母亲离世就再没有正月初五洗衣送穷,似乎这一风俗随着母亲入土为安了。我给儿子讲奶奶的洗衣送穷的正月年事,儿子笑得不可理喻,富裕起来的现代人已经是闻所未闻。不是这次疫情待在家,大动干戈的洗起来,我也忘得一干二净。富裕起来的人已经懒得拿钱了,手机就能解决一切,缝衣做饭,穿针引线早已经过时,谁还想起洗衣送穷节呢!

我记起送穷的细节时,当时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全村农人一个样,吃穿住用显不出穷富。洗与不洗,父亲是无所谓的,常说:穷富在天,天爷不争气,谁也富不了。在那个多数人家活在温饱线左右摆动的时间,洗五穷的人家还不多。分田到户,庄稼的收成不一样了,有了对比,也有了精神,那时的正月初五,洗衣送穷子的人家多了起来,都想把穷垢洗送出去,富裕迎进门。正月初五的农家院子里,总是在柴火捆上挂着破烂的白、黑、蓝衣服,显示着这家人来年的穷去富来。而我那时候我也乐意给母亲帮忙,总想着把穷的气息洗出门,把富裕的运气迎进门。母亲似乎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哪怕洗几件衣服或者门帘、窗帘、被套也要在正月初五洗洗,因此洗穷迎富的心理一直占据着我的童年及与母亲过春节的岁月。朦胧地感觉到,家里有一个看不见的东西,纠缠着让人缺钱、缺粮、缺油,害得人富不起来,大家都正月送走这个坏人坏鬼,日子才都好过起来。

再次回到母亲洗衣送穷的那个山村,我成长的摇篮,看望姑姑和几个老人,由于扶贫政策的帮扶,家家过得都很热火,炉火旺旺,高兴安康。经过百年奋起,华夏大地,迎来了彻底解决温饱线左右波折的历史使命,扶贫攻坚成为乡村工作的重点,各种项目惠农政策,倾斜入户的帮扶,实现了真正的洗衣送穷,而且一些乡村陆续都过了送穷节,摘取了贫困村的帽子。今年将会给最后一批村子送穷,脱贫摘帽,洗尘送穷。细想起来,今年虽然疫情来袭,但举国送穷的步子没有停下,那些千年穷地,当地百姓已经认可“只怨自己地方苦,穷了不要怨政府”,都说“鬼不去下蛋”的地方,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变成充满生机的乐园。

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全面脱贫,是要过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范围洗衣送穷节,一场新冠病毒,先让准备春节欢乐的人们在家安思几天。细想过去穷困日子的时候,想起过去母亲送穷时光,在这个脱贫之年再思考富与穷,觉得很有思想味道。富是好东西,人们迎接的是富,目标是富,脱贫致富,一直是国家治理的理想和追求。富从字形解释,宝盖头寓意家和房子,一横寓意安稳、康健;口表示人口多,人丁旺;田表示土地和粮食;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脱贫标准:有房子住,有安稳职业和健康,有家业、有余粮;两不愁(吃、穿),三保障(住房、医疗、教育),八有(住房、饮水、农田、产业、技能、社保、余粮、余财)。这个穷人变富的标准,实际上超越了历史上任何的盛世梦想。盛世标准是丰年70吃上肉,其余人能吃饱,灾年饿不死人。那么穷呢?繁体穷字上穴,下躬;躬,身体;身在穴下,一个人在洞穴里曲身卧着,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引申意:穷尽,完结。就字面而言,可以理解为没房住,爱睡觉,不出力,没向往。现状就是破屋烂家,提不起精神,怕吃苦又懒惰,对生活前景失去信心。

古人一直认为,穷有穷道,富有富理,穷富在命,富贵在天,冥冥的天意决定着世间的穷富,决定着王朝穷富兴衰。唐宋人们的思想多元,发现富贵是可以奋斗而来,是勤奋努力的结果,不要有穷鬼缠身,奋斗完全改变命运,就开始正月送穷鬼而纳吉祥。对穷子开始鄙视起来,称其为“鬼”而不称“神”。明清之后,穷又成了安心享受的东西,“穷鬼”又被尊为“穷神”,到底是神是鬼,也没人说得清。穷由子到鬼,由鬼到神,到鬼神不分,人们讨厌穷,又离不开穷。对穷的态度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和变迁,社会的朝气与萎缩。

唐诗人姚合还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从最后两句可以窥见送穷风俗在当时已相当普遍。宋朝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园《茶香室三钞·送穷鬼》录前朝人的词有: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送的方式是:作糜、弃破衣、祀于巷。就是把污秽杂物、破衣烂衫均打扫出门外火烧祭祀,供煎饼,芭蕉船,点明烛,送穷鬼上路。

唐朝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写有一篇《送穷文》,里面详细介绍了五位穷神,他们各有执掌。他们分别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但从文章的语义来看,韩愈是把这五种穷,当作了导致贫困的祸患。不过我们通过这五穷的名称,拿到今天来看,也是能找到致使一个贫困的原因。

韩愈给穷鬼回答: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也就是说:“其一名叫智穷:刚强高尚,厌恶圆滑而喜欢正直,耻于做奸诈之事,不忍心伤害别人;其二名叫学穷:轻视术数名物一类学问,探究幽深微妙的道理,摄取各家学说,掌握精神要领;其三名叫文穷:不只擅长一种技巧,文章怪怪奇奇,不能在当时实施,只能用以自娱;其四名叫命穷:影子和体形不一样,脸丑心美,牟利退居人后,负责争于人先;其五名叫交穷:待朋友忠心耿耿,倾吐肺腑,抬起脚后跟站立盼望对方的到来,对方却把我视为仇敌。这五种穷鬼,是我的五种祸患。你们使我忍饥受冻,惹得别人起讹传造讥讽,你们能使我感到迷惑,而不是别人的离间所能办到的。早上悔恨我的行为,傍晚却又恢复故态。你们卑劣无耻地纠缠我,刚把你们赶走转眼又回到我身边。”

智穷,这个就是说没有找到致富的方法,或者不想以及无能力改变现状。人有聪明的,也有相对愚钝的,但只要找到能营生的方式,加上自己的努力,终归都不至于使自己陷入贫困。学穷,如果概括地说,那就是没有致富的手段和一技之长。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毒。能够让自己掌握一项技能,学以致用,自然也不会贫困。文穷,说白了就是文化知识的匮乏。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从古至今都有用,一个人增加自己的学识,增加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自然做任何事都可以无往而不利。命穷,这个是指注定你的一生是普通的劳苦大众,或逢疾病。事很奇怪,生活中无论如何努力,即使挣到钱也永远没有积存,不会划算过日子。有些人却是生来富贵之家,衣食无忧。交穷,遇人不淑,结交不好的人,吃官司或者有债务纠纷导致了贫穷。这个现象在如今的人情社会和市场经济环境很常见。一旦遇到了这些事,自然是破财破产的事。智慧、学养、文化、机遇、交往。其实这五者就是灵性的人类最基础的东西,就是人的精神原汁,扶贫的最持久最改变状况的动力就是精神扶贫。

小时候老是想不通,送穷鬼的一天,母亲为什么要洗衣服、洗被子,丢弃那些破烂的东西,以这种方式送走穷子,而且全国风俗送的方式都是“作糜、弃破衣、祀于巷”。乡里有许多迎送习俗,迎送先祖、迎送灶君,唯独送穷鬼以“洗垢”与“弃破”的方式进行,实际上就是洗去穷心思,放弃穷思想、提振精神面貌的意思。记起母亲洗垢弃破送穷的场景,那里面寄托着母亲对未来光景的期盼,对住房、穿衣、吃饭等家庭面貌的改观的渴望。也是洗掉自己麻烦事的一次心里清洗,一种勤劳一年的精神自励。

国民同心,家国一理,这类事于如今的“拆危治乱”清零行动,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消除“视觉贫困”,助力脱贫攻坚,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彻底送走贫困前的步奏。行动中,陇南全市上下秉持市委提出的“环境脱贫”理念,在过去开展集中拆违治乱提升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把“拆危治乱”和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等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凡违必拆、逢乱必治”的原则,全面开展“标本兼治”,全市相关单位和县乡强化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以群众反映强烈、违法建设、沉垢乱象,脏乱差的突出区域作为突破口,开展违章乱建人员的思想教育疏导,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和政务微信等方式开展“拆违治乱”集中宣传,努力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一场声势浩大的“拆违治乱”行动全面展开。 既是一场“洗垢弃破、拆违拆旧”送穷鬼前的清洗,也是一场弃破烂、挪穷窝送穷教育。

当我奔走在阳春的陇南城乡,脱贫的步伐紧凑而坚实。“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处处是拆违拆旧工作后的新气象。看到干部群众一起拆危房、搬砖头、抬旧物,昔日脏乱的沟渠河道、巷头街尾展现新姿,扫广场、拾垃圾、清沟道……让人感动的一幅新时代的送穷场面呈现眼前。我明白,这千百年来,埋在西秦岭山川纵横里的陇南,通过脱贫攻坚的细致措施,拆危治乱,环境清理,视觉美化,卫生习惯大变化,已经深入人心。洗衣送穷,其实是改变使自家致穷的五个心鬼,智穷、学穷、文穷、遇穷、交穷。这看似古老的风俗,其实包含着古老的自醒、自励、自悟,洗垢净心,勤奋自勉的智慧。

新闻推荐

扫码出行更安全 黄山市大力推广使用“安康码”

“安康码”是安徽省在疫情防控期间推出的“电子通行证”,可以实现特殊时期动态健康认证。近来,黄山市大力推广使用“安...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