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清明节

三江都市报 2020-04-05 23:43 大字
张新文

至于清明节起于何时?可以说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是起源于2500多年前的周代,最初是帝王将相们的祭祖活动,而且还禁止民间有此活动,以彰显等级的不同。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后来,才传到民间,并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懂得感恩,加深家国的凝聚力……同时,清明节也是人们踏青访友,文人们出游作画赋诗的极好时节,所以,清明节不光是祭祀,也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春雨纷飞中,还要寻酒家的杜牧姑且不说,再来看看这条汉子在亡妻墓前,肝肠寸断,泪如雨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就是大文豪清明之时的酸楚和痛心,这就是本真的苏轼。清明节扫墓祭祖当然是重头戏,古人在这个节日里还会干些啥呢?过了清明节,人们就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忙春了,从此乡野无闲人。所以,人们抓紧了“清明”难得的闲时,一边扫墓祭祖;一边踏青郊游、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说起郊游,就想到苏州的南园,想到《浮生六记》里的贤惠能干的三白妻子芸娘。清明节前后,乡野开得最盛的莫过于金黄遍野的油菜花了,而三白呼朋引伴却给芸娘出了一道难题,“对花热饮为快”。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与花相伴牵手倾慕对视,何等的物我两忘,与花魂为一体。只是还要对着油菜花酌热酒,这不是给芸娘添堵吗?男人们要吃要喝,忙的可是女人家,芸娘苦思了一宿,终得一法,成全男人们的所爱。街口有卖馄饨的鲍师傅,芸娘连人和馄饨担子一起给租赁了,跟时下的资源共享有一拼,呵呵!不就是钱的事吗……那日是热茶、热酒、热粥都有了,芸娘问男人们“今日之游乐乎?”众曰:“非夫人之力不及也。”清明既踏青郊游,又野餐微醺,就是今天的我们也是乐而为之的,只不过要分清环境,不能有安全隐患才行。

清明节大人们可以郊游踏青、可以踢踢足球、可以荡荡秋千、可以聚到一起斗鸡……这些成年人的喜好,在古代可不是孩子们的选项,孩子们最爱的是放风筝,甚至,连大人们也被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感染了,也喜欢上了这个娱乐项目。

据说,我国风筝的历史大约有2000多年。自唐代开始风筝就成了孩童们的玩具,而且风筝上方就有了风筝弦,多为丝条做成,升空风吹即发出悦耳的声音,特别好听。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明代漆匠出身的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一个表现江北的汴梁,现在的河南开封的风情;一个表现江南富庶之地江苏苏州的风情,一南一北,隔山隔水,地域不同,但是,孩子们的乐趣是相同的,清明节都爱放风筝。《清嘉录》(卷三)记载:“……清明后,东风谢令乃止,谓之放断鹞。”“鹞”,乃苏州话,是“风筝”的意思。“鹞”与“妖”同音,风筝升空后,剪断风筝线,民间有驱邪保安康的意思,所以在苏州谓之“断鹞”。《红楼梦》里的温柔乡就是苏州,林黛玉不忍剪断、放飞制作精美的风筝,李纨慌忙过来劝黛玉:“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细雨飘,悲也清明,乐也清明矣……

新闻推荐

国家卫健委:向抗疫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致以最深切哀悼

4月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