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下沉有担当 守望相助盼春来 南苑小区战“疫”群英谱

皖北晨刊 2020-03-19 16:22 大字

赵志怀(左)在卡点执勤。宋园园(右)协助居民扫安康码。张猛(左)将快递包裹送到居民家中。

三月的宿州,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全市疫情防控的春天也即将到来。

镜头推进到埇桥区南关街道南园社区桃园山庄门前,这里设有一处疫情防控卡点。卡点用绿色铁皮围住,仅开一门;铁门两侧,竖起国旗和党旗。旗帜之下,站立三人。“进入小区必须扫描安康码,确保大家安全。”卡点“守门人”、共产党员赵志怀居住在南苑小区,是邻里间出名的热心人。他一丝不苟地工作,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社区干部宋园园,正忙着解答居民的咨询。“办理健康证明,您需要去趟社区卫生院,就在南苑小区内,过了卡点沿芳园路往东走。”宋园园热情为居民带路。“老赵哥,眼看着快下雨了,这趟快递送完,换您先去吃饭,我在卡点继续守着!”青年志愿者张猛正在分拣快递包裹,准备赶在下雨前,将居民网购的水果送至家中。

疫情防控看基层,一兵一卒最真情。赵志怀、宋园园和张猛皆为普通人,在此次战“疫”中,他们亮出共产党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光荣身份,和身后的抗疫群英一起,共筑小区钢铁防线。截至目前,卡点人员仍坚持全天候坚守,疫情每日调度、排查、汇报,守护居民健康。

共产党员冲向前——“关键时刻,还要看党员!”

南苑小区实住190户、566人,因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疫情防控形势复杂。

工作再难,总要有人干。《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包保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制度的通知》下发后,吹响了战“疫”的“集结号”。市政协副主席魏建华率先带领市、区包保组立即进驻南苑小区,邵珠林、李道德、付向阳等成员第一时间向包保组组长、社区书记报到。以包保组组长魏建华为书记的临时党支部火线成立,积极配合社区,将小区划分为9个网格。

“战斗堡垒”构筑,“作战区域”划定,“冲锋陷阵”的战士呢?“党员站出来!”一声令下,66名党员挺身而出。一场由共产党员为“顶梁柱”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我一辈子接受党的教育,关键时刻,更要为社会分忧。”拥有42年党龄的赵志怀主动请缨,迅速前往桃园山庄、锦绣路卡点执勤。由于社区女同志多,他主动挑选“困难”时间点,每天早上6点至7点、晚上8点至10点,可谓起得最早、走得最晚,值班到深夜成了家常便饭,电话更是24小时开机,经常在凌晨时分被叫醒。而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除执勤外,赵志怀还担任南苑小区三区小组长。三区陈英家的水管破裂,水流满地,赵志怀上门协助排查;三区前9栋楼一住户电动车损坏,赵志怀联系维修工……为了保障居民正常生活,他义不容辞,尽力而为。

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兼网格员有四项任务,即摸排、宣传、信息反馈和服务。赵志怀患有胃病,却一直咬牙坚持。每当有人问起,他总是笑着说:“我是一名党员,抗击疫情,守土有责,帮助身边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体现了自我价值。”

老赵只是众多党员的一个缩影,还有披甲上阵的退休老党员贠茹,“兄弟档”党员李道德、李德道,“夫妻档”党员袁涛、王红梅……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充分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临时党支部更是疫情防控的“主心骨”,帮助社区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协调市红十字会、农商行等单位,捐助紧缺的口罩、酒精、帐蓬等战“疫”物资;联系市科技局启用无接触式身份证自动录入系统,提高进出人员排查效率;求助市城管部门,提供门面房,解决卡点用房问题;把小区的经验做法推广到整个社区,卡点调减为两个,更加科学、高效……

党员冲在前面,群众看在眼里。当临时党支部在小区花园开“露天会议”时,居民的言语从“你是党员你不上谁上”变成了“关键时刻还要看党员”,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别上党徽的瞬间,感到责任重大;听到群众的赞扬,内心无比自豪!”市公安局国保支队支队长、包保组临时党支部副书记邵珠林,和所有党员一样感慨万端。

社区责任扛在肩——“虽然委屈,但收获满满!”

3月11日,市委党校教师邵玉芹受邀来到南园社区,针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特别是女同志,开展心理疏导。

上完心理疏导课,33岁的宋园园流下热泪,泪中既有压力与委屈,更有感动。

2019年3月,宋园园考入南园社区工作。这次疫情防控,正是她入职后面临的第一次“大考”。

“张书记,我年轻,有活力,把我分到南苑小区,和大家一起啃下这块‘硬骨头’。”大年初一,南园社区所有工作人员返岗。在任务分配会上,宋园园主动请战,向社区党委书记张明莉立下“军令状”。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宋园园制订了每天的工作计划,逐一走进居民家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认真排查外来返乡人员,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最初,一些居民存有恐慌和抵触心理,不配合工作,宋园园把自己当成是“垃圾箱”,什么难听的话都听、什么难看的脸都瞧,尽管心里委屈,仍面带笑容、柔性服务。人心都是肉长的,凭着一腔真诚和热情,她逐渐融化了居民们的心。

“小王同学,为了你和家人的安全,必须在家隔离两周,我把电话留给你,有想购置的物品,我来替你买。”宋园园负责的网格中,有一名从武汉返乡的大学生。在小王同学居家隔离期间,宋园园帮忙购置生活用品,并和他谈心,消除其烦躁情绪。“姐姐,我想在家中院子里走一走,但没有防护用品,能给我买个口罩吗?”两人互加微信后,小王向宋园园求助。数分钟后,宋园园将自己储备的口罩送到小王手中。

有居民问宋园园:“你那么年轻不怕吗?被传染了怎么办?”她笑着回答:“怕呀,我也是血肉之躯,但是领导和党员都冲在一线,我不能当逃兵,要给我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让她为妈妈感到骄傲。”

“宋园园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为确保安全,她只能通过视频见见孩子和父母。与党员一同工作,她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力量和温暖,值夜班时,在路灯下写下入党申请书,已提交社区。”社区党委书记张明莉说,社区工作者的拼劲,令人动容。

作为社区书记,张明莉又何尝不是?她把家都“扔”了,持续坚守了两个月,为宣传疫情防控,嗓子早已沙哑。她带领十几名干部,利用微信群等,千方百计打通社区每一条“经脉”,覆盖每一个“细胞”,誓言“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居民志愿作贡献——“您来扫码,我为您打伞!”

今年35岁的张猛,在埇桥区大店镇经营一家饭店。他的妻子邓亚军,也在南园社区工作。疫情防控期间,他跟随妻子来到社区,成为一名“编外”志愿者。“我白天在卡点执勤,晚上干起炒菜的‘老本行’,在社区简易厨房为七八位夜班工作人员做饭。”张猛大有用武之地。

张猛身材偏瘦,却是干活的一把好手。“社区工作者‘女将’较多,我主动承担装卸防疫物资这样的体力活。”张猛说,2月27日晚10点,宿城风雨交加,桃园山庄卡点帐篷突然垮塌。事发突然,为保障卡点正常运行,张猛用双手撑起帐篷,直至支架修复完毕。

受疫情影响,社区一对老人无法出门买菜。张猛主动服务,根据老人要求,跑到超市,通过视频和老人交流,将他们需要的生活用品采购好并送到家门口。“您来扫码,我为您打伞!”下雨天,开车居民进入小区不便下车,张猛为过往卡点扫码的居民撑起一把把“暖心伞”。

整个南苑小区,像张猛、邓亚军这样的“夫妻档”还有许多,如袁涛、王红梅,陈全义、李金琳等。共产党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群英”闪耀,南苑小区的居民也积极行动起来,出人出力、捐钱捐物。三名超市经营主吕奉贤捐款5000元,开心羊肉馆老板捐款500元,居民栾拥军捐款1000元,居民容慧捐赠方便面、消毒液等物资……“除党员捐款外,社区收到居民捐赠物资价值3万余元、现金6500元,全部登记在册,用于疫情防控。”张明莉说,疫情面前,居民拧成一股绳,和谐团结,合力战“疫”。

3月13日中午,春雨如酥。住在芳园路一巷的居民蔡兰玲,进出卡点时,一边主动扫码,一边为工作人员点赞:“看到工作人员那么辛苦坚守,保一方平安,我们居民更要理解和配合。”

此时,赵志怀匆匆吃了两口饭,又返回卡点;宋园园忙完执勤,也勿勿赶往社区;张猛扛起快递包裹,向居民家中走去……

宿州市创新建立了领导干部包保小区工作机制,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党员冲向一线,成了广大群众的‘主心骨’,稳定了人心,凝聚了民心,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市政协副主席、南苑小区包保组组长魏建华掷地有声地说,“我们要抱定‘不获得全胜绝不轻言成功’的坚定信念,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坚决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文/记者傅子峰俞鑫实习生侯逍遥图/记者苏洋

新闻推荐

全区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复工率98.1%

本报讯我区率先实行“验码通行+测量体温”模式,加强人员源头管控、精准防控,目前全区限上商贸流通企业519家,已复工509...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