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口罩 只为这座城市安康

达州日报 2020-02-05 09:02 大字

本报讯 为避免废弃口罩带来“二次污染”,目前达州市在人流密集区域投放了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每天,当大多数市民宅在家里保卫达城时,由环卫工人组成的回收小队起早摸黑,从专用收集桶中将废弃口罩回收,运送到垃圾处理厂第一时间进行焚烧。他们用环卫工人的坚守与担当,在街头诠释着另一种“逆行”。

每天严格按流程回收口罩

为了全面抗击疫情,避免“二次污染”,达州市在中心城区设有800余个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实现了主次干道、小区、商场、超市、车站全覆盖。为此,市城管执法局环卫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回收小队,3辆车6名工人,对中心城区定点的桶内废物统一收集。

3日早晨7点40分,回收小队成员蔡艳和她的搭档刘述荣已经做好了车辆和人员的全面消毒,准备开始一天的回收工作。她告诉记者,这两天乘坐不到出租车,只好自己开车上班,从南城到西外东站附近的停车点需要约40分钟,所以不到7点钟就得出发。

“1月25日(大年初一)我们就正式上岗了。”蔡艳说,回收小队分成3组,每组两人一车。他们小队的区域是高新区以及通川区范围。每天社区以及小区里的废旧口罩大多会安排人放到主街道的专用收集桶内,他们需要负责的有100多个点位:金兰路、朝阳东路、来凤路……一圈下来,需要4个小时左右。

来到老车坝,刘述荣下车后先检查身上的“装备”,然后走到专用收集桶前,先对整个收集桶进行消毒,并拿出垃圾袋封死,丢进专用收集车内,再拿出新的垃圾袋套好后,又进行第二次消毒。

“每一次都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回收作业。”刘述荣说,这套流程是公司请专人教他们的,可以有效避免在工作时被感染,也可避免在收集废弃口罩过程中造成病毒外溢。

6名队员自愿报名竞争上岗

“选人的时候,我们是自愿报名,竞争上岗。”蔡艳说,相对于他们平时清扫马路等环卫工作,专门收集废弃口罩无疑危险性更高更辛苦。但最初要成立专门小队时,她和同事们都自愿报名参加,后来领导进行综合考虑,觉得他们6人身体抵抗力更好,才竞争上岗成功。“现在小队里最大的47岁,最小的43岁,都是壮年,身体素质更好。”

“确实比平时的工作要辛苦些。”蔡艳说,从初一开始,他们每天早上不到8点就要赶到停车点进行消毒工作,到晚上8点左右再次全身消毒后才会下班,午饭也是看哪个地方方便停车,就赶着吃桶泡面。

“心里也有担心和害怕。”刘述荣说,他们也担心生病,特别是担心把病毒带回家,让家人受到感染。蔡艳说,第一天的时候回家,她没和家人说一句话,把自己单独关在卧室,整夜都没睡着觉,但家人对她的工作非常理解支持,每次回家儿子都会给她竖起大拇指点赞,这也带给她无限勇气。刘述荣说,心里是有点害怕,但公司的安全防护做得很到位,他觉得只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就不会有问题。

呼吁市民将废弃口罩扔进专用桶

“现在每天收集量都在增多。”蔡艳说,最初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回收桶时,他们一天转下来收集得并不多,慢慢地越来越多,到现在,一天下来,整个回收小队大概会回收到15斤左右废弃口罩。在达城已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响应号召,将废弃口罩单独投放到专用收集桶中。这些收集的废弃口罩会第一时间被送往垃圾厂焚烧处理,彻底阻断病毒传播的路径。

“呼吁更多市民能单独投放废弃口罩。”环卫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虽然单独投放废弃口罩的市民逐渐增多,但仍有部分市民将用过的口罩放在自家的生活垃圾中,打包后扔进普通垃圾桶内,使这些口罩没办法尽早进行焚烧处理,增大了“二次污染”的可能性。为了守护达城,呼吁所有市民将废弃口罩扔进专用收集桶内。

(本报记者 杨航)

新闻推荐

这个新年不一样

新年的钟声还没敲响,世界忽然一下变了样,前几天还火红热闹的灯笼,现在孤零零地挂在树上。窗外的广场没有了欢笑,公园和街道变...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