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味□李会上

右江日报 2020-01-25 00:40 大字

在故乡,一年365天,最让人企盼的是除夕;十二个月里大大小小的节日,最让人动心的是春节。

年复一年,故乡的父老乡亲们始终如一地喜欢过年、盼望过年、眷念过年,因为过年承载着乡亲们太多太多的情感和寄托,那些过年的传统和习俗早已一点一滴深深地浸入了他们的骨髓里。乡亲们的恋年情感就如同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一样,始终无法割舍,无论在外面挣了多少钱还是惦念着他的家,无论外面的世界多精彩,还是离不开生养他们的家乡,还是舍不得他们的父母和亲人,还是要在一年一度的春节里返回故乡去寻根、去归祖、去相聚、去团圆。

年味最终在大年三十、年初一这两天达到了浓烈的巅峰,吃年夜饭、熬年守岁、放开门炮、抢头鸡水、拜年祝愿……

年三十一大早,父亲就开始劏鸡杀鸭、煎鱼焖肉,整日围着灶屋锅台转来转去,忙着为年夜饭准备丰盛的美味佳肴;母亲一天到晚也都在忙碌着磨豆浆、做豆腐、炒米花、包粽子,张罗好年日里的各种甜品和小吃;我们兄弟几个也都没有空闲着,一直都在帮着父亲母亲添柴加火、洗碗刷筷、洗菜端饭,全家人个个都在忙个不停。一整天村子里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小孩子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下午四五点钟,年夜饭做好了,一碗碗、一碟碟、一盆盆香喷喷的美味菜肴端上餐桌,把桌面摆得满满当当。沸煮的火锅热气腾腾,锅下的炭火通红,喻示来年红红火火;红焖或者清蒸的鱼菜,“鱼”“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加入蔗糖和蜂蜜的自酿农家米酒,滴滴陈香甘甜,喻示来年的日子甜甜蜜蜜节节高……每一道美食家酿都包含着深远的寓意。开餐前,父亲点亮年夜的长明灯、点香烧纸、夹菜倒酒祭祖神,我们就到大门前的空地上燃放烟花爆竹。接着,父亲还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他用筷子从餐桌上的每道菜肴中夹出一块放到大碗里,然后喂食那条一年到头都忠心耿耿看家护院的大黄狗。因为在故乡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洪水齐天,农田被淹、村庄被毁,人们为了保命仓皇出逃,但是通人性的狗钻到粮仓里打滚,将谷粒、玉米粘在自己身上的毛发里给带出来,后来人们才有了耕种的粮食种子,从此,人们为了感恩狗,每年的年夜饭都是让狗先吃。

年夜饭正式开始,一家人围桌而坐吃团圆饭,举杯欢庆互相祝愿,尽情地享受着满桌的佳肴盛馔,也享受着那份团圆快乐的气氛。岁岁年年、年年岁岁,每一年父母亲都是提议大家先夹一块豆腐吃,祝愿大家来年做什么事情都像吃豆腐一样容易。一家人边吃边喝、边喝边聊,慢慢聊各自这一年来的工作、学习、生活……

酒足饭饱,夜幕降临,熬年守岁正式开始。大人们或打牌、或围着火塘谈天闲聊,小孩们相互追逐打闹、嬉戏玩耍,有顽皮者还时不时地零零星星燃烧几个炮仗逗鸡啼鸣。男女老少都在守候着岁末的最后时光一分一秒地逝去,迎接新年一步一步地走来,默默传承和坚守“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的亘古情结,一点一点地描绘着唐太宗李世民“守岁”诗中“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的景象。待到半夜里公鸡的第一声啼鸣,年初一红红火火的开门炮立刻被点燃,顷刻间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乡村四野、朵朵礼花划破寒夜长空,到处都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放完鞭炮,打开大门,迎接新运气,堂里屋外碎红满地,灿若云锦,一派瑞气,喜气洋洋。大人们立马挑上水桶到村里的水井去抢“头鸡水”(新年里的第一担水),争取新的一年里财运好,小孩们则拿出课本读书写字,争取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得头榜。

拜年祝愿的年初一,男人、小孩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就将事先用红纸包裹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祝愿晚辈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如今,故乡一年年变得更加美丽,山更绿水更清、道路变宽了、楼房变高了,太阳能路灯亮了、宽带互联网通了……父老乡亲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迎合着改革的节拍,当电视机里的新年钟声敲响,就立刻燃放烟花爆竹,接着轻轻拧开自家屋里的水龙头接一桶新年的“头鸡水”……

时光流逝,岁月更迭。故乡是“故去”的那一个,但同时也是“永远”的那一个,愿它那些浓浓传统年味中的精髓能够依旧如初,渊源流传。

新闻推荐

红胸秋沙鸭现身安康汉江

1月20日下午,在安康城区朝阳门外的汉江段,有鸟类摄影爱好者在距离百米之外拍摄到了3只红胸秋沙鸭,该鸟类摄影爱好者称应该是...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