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卫健局:“五剂”良方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阳光报 2019-12-20 06:05 大字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汉滨区茨沟镇瓦铺村,在村卫生室看到,崭新的卫生室门口责任医师团队公示牌格外抢眼,医生姓名、联系电话、服务人数一目了然;整洁明亮的卫生室内,墙上各种管理制度一应俱全;诊断室、留观室、公共卫生室、药房合理布局;二百余种常用药品摆放整齐,远程门诊、远程心电图设备配置齐全。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现在的村卫生室,就是一所办在群众家门口的“小医院”。

记者 向博 通讯员 程胜美 文/图

建标准化医疗机构 让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

“我们辖区所有行政村卫生室都按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并通过验收,现在每个村都有责任医师团队,每个月都有签约医生在下面服务。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扶贫综合服务平台)’,村卫生室配备了远程会诊、远程心电图等设备,村级的初步诊断结果通过互联网和区级医院对接,遇到疑难杂症可以直接请专家在线会诊并反馈结果,让居住偏远或行动不便的群众少跑路,少花钱,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茨沟镇中心卫生院李院长说道。

据了解,汉滨区卫生健康局,对照贫困村脱贫退出及村卫生室建设标准,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已通过国投项目完成建设109个,2016年以来,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村施策,采取与村活动中心共建或单建、购买现房、修缮改造等多种方式,新建村卫生室189个,改造提升村卫生室181个,所建成的卫生室面积均达到60㎡以上,都设立了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且“四室分离”,配备了合格村医及常用药品和设备设施,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587万元。

截至目前,汉滨区医疗机构“三个一”、医技人员“三合格”、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已基本实现。4家区级医院均已创建“二甲”医院,28个镇(街办)已建成规范化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5个行政村已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完成了达标认定工作。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就医的条件也好,小病在村里就看了,再也不用往城里的大医院跑了”茨沟镇瓦铺村村民曹俊方面带微笑地对记者说。

扎实推进分类救治 让贫困群众有医生看病

“以前和老百姓见面少,现在下村频率高,要求一个季度去一次,但实际上不止一次。14个村,14个医师团队,14个队长,责任到团队,谁管谁负责,直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大河镇卫生院曹文鹏主任说道。

汉滨区在精准识别基础上,今年已完成了贫困人口中患有25种大病的254例患者的集中救治任务,做到一人一策、一病一方,精准管理,救治一例、销号一例;对22697名慢病患者组织责任医师团队提供了签约服务,实现了应签尽签,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移动随访,落实个性化服务。其中对14773例患有高血压等4种慢病贫困患者进行了重点管理,每季度至少安排1次随访;对9509例患有脑血管病等6种慢病贫困患者开具、发放了健康处方,至少安排一次随访;对236例大骨节病等地方病贫困患者建立了专项救治台账,落实专项管理。

同时,已累计对14385例慢病患者办理了新农合特殊慢性病管理手册,针对病情落实了健康管理;为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重点疾病规范化管理率达90%以上;对重特大疾病、家庭成员多人患病、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等特困人群,充分依托红十字会项目和社会救助力量,用活用足现有政策,实施了兜底保障;开展了“天使健康扶贫”“树千名自强标兵交万名农民朋友”“党建+四个一心连心”等系列活动,卫健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定期上门为因病致贫群众提供健康指导、就诊引导等个性化服务,包联帮扶因病致贫户覆盖率达到100%。

完善医保政策体系 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家住汉滨区大河镇田坪村一组的贫困户张昌主,现年55岁,一家四口人,妻子因患胃癌,2017年在西安做手术胃被切除了一部分,花了十几万的费用。今年8月,张昌主干活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腰椎受伤引起截瘫,腹部以下没有知觉,在安康市中心医院住了36天,花了6万多元,夫妻俩将近20万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通过“新农合”等“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张昌主夫妻的医疗费用报销了80%以上,自己只掏了很少的一部分,缓解了因病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躺在家中床上的张昌主,如今只能靠妻子和女儿照顾,11月15日他见到记者时说:“要不是有健康扶贫好政策,我这个家早就散摊子了”。

汉滨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实现了贫困人口参合参保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低保、五保及优抚对象参合费用由民政落实了全额资助,自2017年起对一般贫困人口参合费用由财政进行定额补贴。全面落实了贫困人口医保倾斜政策,建立完善了“四重保障”机制,使贫困人口住院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80%。同时,在辖区内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零押金住院”,开通市、区、镇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区域内“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达到100%。

提升卫生服务能力 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

脱贫攻坚以来,汉滨区卫生健康局抢抓苏陕卫健系统对口帮扶工作机遇,双方有8对医卫单位建立了对口帮扶,常州武进卫健单位派驻了25名专家到汉滨进行实地帮扶,先后接受了汉滨区5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帮建了7个临床科室,引进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6项。

与此同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区级医院不断加强。安康市中医院、中心医院对口帮扶汉滨区中医院、区三院已派驻19人,帮建重点科室1个,共建科室5个,并通过人才培养、手术示教、学术培训、病案讨论等多形式向纵深化、多元化推进。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省市对口帮扶卫生单位通过业务指导、义诊咨询等形式,对汉滨区受援单位开展了35次帮扶活动,受援单位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同时,区级医院对镇办卫生院对口帮扶工作也全面开展,区直医院累计接受镇办卫生院进修学习430余人次,派出专家团队220人,参与义诊及协助镇办卫生院免费体检58100余人次,免费上门会诊460次,区级资源得到了明显下沉。

强化疾病综合防控 让贫困群众少得病

“你的血压目前正常,平时要少喝酒,少抽烟,盐要吃淡一点……”在茨沟镇瓦铺村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镇卫生院医师团队的医生一边给67岁的五保户贫困户李安林测量血压一边叮嘱到。

根据前期探索,汉滨区卫生健康局再次整合区、镇、村三级卫生资源,深化以“团队签约、责任到人、挂牌公示、上门服务”为内涵的“茨沟模式”,形成了“区级建技术指导团队,镇有责任医师团队,村实行签约式服务”的三级服务体系,以贫困家庭、慢病患者、年老体弱等特殊人群家庭为重点,定期向重点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全周期服务。全区已组建责任医师团队186个,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每年下村开展活动2500余次。

目前,汉滨区健康促进区已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慢病地方病防控工作,通过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区命名及复验,全区燃煤污染性氟中毒、砷中毒消除控制已达标;建成投用了11个数字化、38个规范化接种门诊,保障了接种安全,传染病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区总体疫情平稳,无重大疫情发生;妇幼保健项目实现了全覆盖,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7%以上;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已累计创建各级卫生镇23个、卫生村141个、卫生单位624个,完成农村改厕项目2.5万余户,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变化显著,村民体质增强,发病率明显减少。

汉滨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脱贫攻坚以来,该局以健康扶贫统揽卫生健康工作全局,紧紧围绕贫困人口医疗有保障,实现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这一核心,织牢健康扶贫保障网底,一手抓精准施治斩病根、减存量,一手抓预防控制断病源、控增量,坚持目标标准,创新方式方法,狠抓工作落实,为全区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安康入选中国康养城市50强

本报讯(来昌荣雷文姣)近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康养大会开幕式及高峰论坛上,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联合中国康养大会组委会发布...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