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房子

西部法制报 2019-11-09 00:45 大字

殷金来

老房子是农村那种常见的横梁拱顶的土坯房,修建时比我出生早20多年。

农村建房不容易,是一件大事。祖父写信给父亲,说是要建房,在青海当兵的父亲省下了好几年的津贴,存了37元寄给祖父。有了钱,祖父考虑宅基地宽一点,以后要扩建就不用再费神。他在宅基地之外,又圈了养牲口的几分地。有了地,祖父找到了匠人,接着就考虑房屋的结构:要高大,这样才能利用第二层堆放粮食;堂屋坐北朝南,门槛外高内低,以免小孩爬进爬出;考虑到以后儿子们分家少扯皮,在堂屋的横梁上雕刻鲤鱼头,以鱼头为中心,堂屋一家一半。

房子建好了,祖父又去找人写标语。当时区长正好路过,听闻此事,写下了“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的漂亮楷书。

后来,幺叔和父亲分家,这个房子就按照祖父的规划,从中堂线一分为二。随着我们长大,分给我家的房子已不够住,母亲打算在我家房子旁边的地基上修建新房。由于经济拮据,拿不出钱请匠人,还好母亲娘家的两个侄儿愿意帮忙。这个房子按照母亲的设计,在堂屋里砌一堵小墙,设置一个房间,又在厢房里砌两堵小墙,这样就成了三个房间,中间一个用来做取暖的炭火房,两边用来住宿。楼上堆放粮食,而且设置的“猫耳洞”在楼上,有利于猫捉老鼠。修房时,我家只出了一百多元木工钱,小菜、粮食很多都是左邻右舍送来的,他们免费当小工,可以说我家的新房是乡邻帮忙盖起来的。

二哥结婚后,房子又紧张了。当时村上要出售茶厂,幺姑父劝说母亲把茶厂买了,修建几间房,母亲考虑木料是个大问题,幺姑父说木料不用操心。母亲买下茶厂后,幺姑父送了一堆木料。那时我已长大,身体有力气,扛着三捆木料走了几里路,也不觉得累。因为又要修新房,浑身都带着劲,修这房子,完全按照二哥的设计。

房子建好后,二哥结婚搬进去住了,父亲又分了几亩地给二哥,二哥算是自立门户了。因为村子通电了,二哥买了一个带电的打面机、压面机,在村子里经营,由于他能干,还成了村里的电管员。

那时,村子里已通了水泥路,砂石料运输方便。二哥把土房拆了,建起了二层楼房,把父母接来住进了新居。

如今,我家的老房已没有人去住了,大哥和三哥在安康市买了新房,小弟也搬到了二哥家,村子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这不断改变的居住条件见证了我们家的变迁,更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新闻推荐

汉滨公安火速救援轻生男子

本报讯(记者陈洪钧通讯员韩工轩)近日,一男子因心情不好,欲通过服用30多颗头孢和白酒寻短见,幸得安康汉滨公安及时救助送医,现已...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