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阵地一样的初心

安康日报 2019-07-31 06:44 大字

□ 唐茹 李珂

1985年7月的一天,老山前线麻栗坡,湿热难耐,晨雾迷蒙、头顶上敌机呼啸而过、脚下是密密麻麻的弹坑。陆军第47集团军139团战士梁真旭深一脚浅一脚地抬着担架伤员第3次穿越封锁线。

封锁线不长,只有120米,位于敌我交战的前沿,是我方运输补给咽喉要塞。每天只有趁着晨雾未开1个多小时的工夫,冲破敌人封锁线,抢运战斗物资、伤员、修筑工事,被战士们称作“百米生死线”。

34年后,2019年7月,陕南盛夏暑热难耐,安康工务段安康东车间监控工区职工梁真旭穿着黄色作业服、拿着道尺、弯着腰,一丝不苟地检查线路。

马上就是八一建军节了,如果不是箱子里珍藏的有些泛黄的三等功证书、战地优秀党员奖章,很难想象这位铁路党员经历过硝烟战火。

梁真旭记得很清楚,1985年他刚参军半年就跟着大部队唱着血染的风采,坐上闷罐车,走了三天三夜来到云南老山前线,成为一名战地“军工”。

打仗历来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工”是前线战士们对后勤保障部队的简称。负责作战运输补给、伤员运送和工事修建。由于作业强度大、隐蔽性差、伤亡率高,当的当时危险系数最高的兵之一。

有人害怕了,有人思想开了小差。“当兵为什么?”临战那天连长说:“当兵就是保家卫国的,都不拿枪、不戍边,工人上不了工,学生上不了课,农民种不了地。”这话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影响了他一辈子。

他本是炮兵出身,属技术兵种,本不是后勤梯队。由于战斗需要,他主动申请当了“军工”。这个个子不高、看着有些木讷的军工,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照面,争分夺秒的抢救每个伤员、抢运物资,不留给敌方一颗子弹、一个伤员成了他最强烈的愿望。

参战第二年,因为突出表现,他火线入党。宣誓那天,连长说,第一次举拳头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举手,让所有宣誓的人做好了豁出去的准备,也在战争中经受了思想洗礼和考验。

有一次,部队有个作战参谋需要勘察地形,为即将开始的总攻做准备。结果突然脚崴了,走不动路,梁真旭背着他,两人用背包带绑在一起,山高路陡,一不留神就是深渊,两人就手抠脚蹭,厚厚的军裤被荆棘、山岩撕成了一缕缕的破布头,手掌已经血肉模糊,划出深深的印痕至今仍在。

1987年,硝烟渐渐散去,迎来一个新阶段。梁真旭退伍成了一名铁路工人。巴山线路工区养护的襄渝线川陕段基础差,特别是淇水隧道翻浆问题突出,像岩浆扑哧扑哧地往上冒。大伙着急得很,每天都得拿个铁皮桶,拿勺子一点点地舀起来。梁真旭想老这样被动治理不行,得想个法子,于是他用铁道兵留下的废旧水管,利用线路两边高度差水管引水疏导,有效整治了病害。

上世纪90年代,为提高旅客乘车舒适度,路局提高线路检查标准。巴山铁路人不仅仅要解决“保安全”的基本需求,还要让线路上的车跑更快更稳。头几次轨道成绩很不理想,都是不合格。身为副工长的他着急了,军人不服输的劲又上来了,连续三个月没回家,扑在现场量数据,分析轨检图纸,研究改进作业方法,消灭了出分处所,让线路在养路工面前服服帖帖。体重从130斤掉到103斤,回去后老父亲愣是第一眼没认出来。

2010年,组织照顾他从巴山调到安康。虽然梁真旭在巴山是个老养路,但东站设备型号多,驼峰、复式交分道岔,大多都是以前见都没见过。他又一次重头学起,像当年攻占高地一样,翻书、钻研、量数据,半年时间就摸清了东站设备的脾气和养护规律。

110股道,68 公里线路,每天10余公里暴走,风雨无阻巡检设备、养护线路、保证一趟趟列车从安康站开出。这从巴山到安康转眼又一个十年过去了,这就是梁真旭和工友们每天所做工作。

还有几年时间,梁真旭就要退休了,他说虽然时代变了,从老山到大巴山,从战场到站场,不管是手握钢枪还是手提道尺,不管火线艰难前行和高铁风驰电掣,但作为一名老党员初心没变,就是站好岗、当好兵、守好阵地,完成党交办的一切任务。

新闻推荐

省发改委调研安康扩大有效投资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姜波)7月23日至24日,省发改委巡视员刘强带领投资处、外资处、省重大项目储备推进中心有关同志赴安康开展扩大...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