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少了,环境好了

安康日报 2019-06-18 07:00 大字

通讯员魏波

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威胁和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最常见的病媒生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四害”——老鼠、苍蝇、蚊子、蟑螂。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中有许多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出血热、疟疾、登革热、痢疾、伤寒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不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强化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控制虫媒传播疾病,保障居民群众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最急需解决的社会系统工作和民心工程,全国爱卫办也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纳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验收和周期复审的“入门证”指标。

各方协力 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不懈努力和广大市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下,安康市紧紧围绕“市区一体、防制并举、分级负责、市场运作、社会监督、长效管理”的原则,坚持“标准引领、问题导向”工作理念,不断健全组织网络,夯实工作目标,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市场服务,广泛开展业务知识宣传培训,扎实有序推进各项防制工作深入开展,中心城市病媒生物密度得到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病几率逐年下降,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在保障居民群众身心健康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市疾控中心2018年监测评估结果显示:中心城市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为鼠类B级、蚊类B级、蝇类B级、蟑螂A级。重点场所防鼠设施、防蝇设施均达96%以上。

创新思路 理顺工作管理体制

近年来,安康市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发改、财政、住建、教体、卫健等24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病媒防制领导小组,配齐部门、单位专兼职人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病媒生物防制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社区属地管理,积极争取落实691名社区创建公益性岗位,健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清扫保洁和病媒生物防制监督协管队伍。市委、市政府出台《安康市城市创建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和《城市创建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按照“谁的职能谁负责、谁的任务谁落实、谁出问题谁承担”原则,建立病媒生物防制专项检查、定期考核、督办通报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始终遵循“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防制原则,坚持把全民动手、科学防制、综合治理病媒生物孳生场所作为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的治本之策来抓。坚持每年不低于3000万元标准,组织50个社区(城中村)环境提升和背街小巷200处改造整修项目,加快张岭、党校路、花沟路、静宁南路4个集贸市场新建和晏家坡、建民2个市场提升改造工作进程,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场和建筑垃圾堆放场,新建环卫工人休息室32座、垃圾压缩转运站3座,标准化收集屋58个,实现中心城市210余家大中型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和油水分离器安装率100%。

截至目前,中心城市病媒生物孳生地处理率达到98%,各类重点场所防护设施合格率达到96%以上。

宣传培训 科学监测病媒生物

安康市调整充实了市、区两级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导小组,积极邀请中、省病媒生物专家来安调研指导、开展专题讲座,选派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培养了一批病媒生物防制技术骨干。

充分利用报纸、横幅、板报、专栏、户外大型LED显示屏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防病除害基本技能和防制方法宣传发动,极大提高了干部群众病媒生物防制知晓率和投身参与病媒生物防制的意识。坚持把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纳入健康教育宣传内容,利用爱国卫生月、科技三下乡、城乡环境整洁行动和各类卫生宣传日,广泛普及病媒生物防制方法和控制标准,发动群众自觉动手、主动参与。

根据《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制定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年度计划,建成市级病媒生物标本室和抗药性监测实验室,积极开展病媒生物侵害率调查和抗药性监测,根据调查及监测结果,认真组织分析研判,合理选择消杀药械,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持续深入提供了科学依据。坚持“谁管理、谁负责、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防制工作,保证了中心城市85%以上的单位与消杀公司签订服务协议。特别是针对“三小”、“五小”行业量大面广、经营规模小、经济条件差等实际状况,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推进”和“政府帮一点、业主出一点、公司让一点”的措施,专项列支20万元对餐饮门店集中经营街区进行专业化服务,规范消杀操作行为,强化防制设施维护,促进了中心城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成效大幅提升。

新闻推荐

为基层减负松绑 让干部轻装上阵 安康市多措并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纪略

——我市多措并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纪略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