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核桃千亩桑 汉滨区关家镇产业发展见真章
[摘要]——汉滨区关家镇产业发展见真章
记者 吴昌勇 通讯员 胡斌
位于安康城东的汉滨区关家镇,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发展思路很明确。概括起来有四句话:生态立镇、基础强镇、产业富镇、旅游兴镇。具体到操作层面,镇上坚持以“党建+”系统思维谋划和统领脱贫攻坚工作,抓党建促脱贫,抓基础惠民生,抓产业促增收。镇上领导告诉我们,未来的关家镇将打造成安康城东新区的“后花园”。
产业发展一直是关家镇脱贫攻坚的总抓手,以“核桃和蚕桑为主的林业产业、许家河——磨河生态旅游、新社区工厂、特色种养殖业”四大产业结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了“万亩核桃千亩桑”以及其他产业互补互促互融的格局。
根据该镇土地面积宽广、适宜发展山林经济等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区政府将该镇确定为核桃示范基地镇等有利机遇,从2010年起,镇上按照“基地规模化、园区标准化、基础配套化、管理精细化、经营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开始种植核桃。经过近9年的发展,建成了八庙、高青、许河、双沟4个核桃种植示范园区,培植了李台、小关等7个核桃千亩村,共培育高青、林科市级农业园区2个,龙腾、旭康等区级农业园区4个,58个百亩种植大户。到目前全镇共种植核桃近4万亩。
初夏时节,在关家镇的山山峁峁,随处可见已经挂果的核桃园。据汉滨区林科核桃生态示范园负责人王业山介绍,作为市级核桃园,共种植核桃1500亩,在园区常年务工贫困户达22人,平均每年务工达到300余人次,仅此一项有效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360元。
同样是发展核桃产业,关家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龙腾区级核桃园区负责人王振军有更大的筹划,今年正准备在关家社区建设一个核桃深加工厂,争取将核桃产业链延伸,确保核桃产业能够持续让群众增收。下一步,关家镇将积极构建核桃栽植、育苗、生产、加工一体化,仅此一项人均能增收500元。
在关家镇邹庙村的层层梯田,枝繁叶茂的桑树排列有序,村民们正在采摘桑叶。“邹庙村是一个以蚕桑为主导的蚕桑大村,是汉滨区的第二大养蚕大村。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养蚕达1000张以上,现在平均每年养蚕在500张以上。”关家镇邹庙村老会计李维杰说。
作为村里的蚕桑大户,邹庙村2组村民杨三谋自己种了18亩桑田,卖蚕茧收入有8万余元,在尝到蚕桑产业的甜头后,带动村民一起栽桑养蚕。目前,村里有桑田600余亩,131户农户养蚕,63户贫困户因此增收脱贫。“这个产业好,今年我家又流转土地新栽了3亩桑田,我要继续把村里有基础、有能力的村民带动起来。”谈及蚕桑产业,杨三谋信心满满。
关家镇镇长顾炜向记者介绍,“除了邹庙,魏垭、洛河、乌垭村都在发展蚕桑产业。今年镇上又在洛河村、关家社区、小关社区建设标准化密植桑园700余亩,计划进一步将蚕桑产业发展壮大。”
蚕桑作为关家镇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当地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该镇党委、政府统筹安排,把水利水保、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与蚕桑产业开发有机结合,重点扶持蚕桑产业发展,制定《关家镇蚕桑生产考核奖励办法》等政策。并借助安康市蚕技中心、汉滨区蚕桑站技术指导,和安康丝绸公司签到合作协议等,带动农户发展蚕桑种养产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经营运作机制。截至目前,全镇现有桑田4000余亩,全年发种2200张,产茧23万斤,产值达530余万元,带动4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在谈及产业发展时,关家镇党委书记罗胜明有着更深更细的谋划,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从因地制宜扩大总量规模、选好特色产业、打造地域特色、延伸产业链等方面下功夫。按照各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条件,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适宜本地实际的产业,使资源和产业高度匹配,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让产业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也适应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
今后发展,镇上也有个性鲜明的发展导向。继续结合实际和已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符合关家实际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生态旅游业。在抓好长线产业的基础上,精挑细选适宜当地的短线产业,实现“以短养长、以短促长”。打造特色品牌,做到目标市场与产品特色二者有机统一,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园区、合作社与农户有效对接,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园区+农户”等运作方案。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引领和骨干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创新实践“支部+X+贫困户”模式,确保每个村都有一项支柱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一项增收项目,真正实现“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目标。
新闻推荐
□通讯员杨建汪成哲近年来,汉滨区老城办探索加强互联网党建工作,注重三个结合,打造“智慧党建”新阵地。以学习为基础激发“...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