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赏石老人——王先明
□ 实习记者 唐正飞
5月14日,沿316国道顺江而下,记者在汉滨区关庙镇见到了今年77岁的赏石老人--王先明。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设置在一楼的藏石室。
藏石室共两间,不足60平方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的奇石,有的呈现“七一”“八一”等字样,有的好似“仙鹤”“乌龟”等动物,有的像脸谱、像人头,有的呈现自然景观……或被堆放在地上,或被整齐的摆放在博古架上,亦或是摆放在用砖砌成的展架上。指着小藏石室的一套奇石组合,王先明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这是自己挑拣的“儿女石”。顺着王先明指向的位置,记者看到西面博古架上“磊、晶、众”字样的奇石格外显眼。“这是我三个儿女的名字。”王先明说。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王先明,通过不断地学习“闯进了”赏石的行业。王先明先后在生产队务农、理发,改革开放后,开起商店做起了生意,随着儿女们陆续成家立业。2010年闲来无事的王先明,开始对汉江奇石情有独钟。文化水平低,没有赏石基础的他,跑遍了安康的书店,最后在巴山中路的汉唐书城淘到了一本《奇石鉴赏与收藏》的专业赏石书籍。自此王先明捧着这本“赏石宝典”,边学习边“摸着石头”,徜徉在汉江奇石之流中。不到一年时间,王先明就掌握了奇石鉴赏与收藏的基本知识。2011年便开始征订《奇石研究》等有关赏石杂志刊物,以满足平日里进一步“研究”汉江奇石的需求。为了网上学习赏石知识,2012年,大女儿王磊为王先明报了老年大学,学习电脑操作知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2016年,王先明学会了使用微信,及时了解赏石知识,关注最新赏石活动,通过微信交流群随时随地与同行分享交流。
对于王先明来说,拣石、赏石、藏石一是为了锻炼身体,二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晚年生活。沿着汉江上至城区河道,下至早阳河滩,王先明也记不清走了多少遭。这段汉江不光让王先明收获了无数的视若珍宝的汉江奇石,也收获了像刘全福、王铁石、王先坤、王兆勇这样的良师益友。刚入门时,这些良师益友不光热心指点,而且还帮忙联系卖家。在关庙附近河滩拣到的一尊金钱石,同行的石友以2800元入手,给了王先明很大的鼓励,这也是目前王先明售价最高的一块汉江奇石。
日积月累的拣石经历,让王先明发现汉江奇石只有在被汉水浸湿后才更具“灵性”。在每个汉江退水的清晨,王先明会早早的来到河滩,凭借自己的“火眼金睛”挑选着每一块汉江赐予的奇石。待满载而归时,王先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吃饭。
藏石室中放着的小水桶和抹布,是王先明把玩“奇石宝贝”的工具。“首观仙鹤石给人留下深刻印记,欲飞的优美姿势,体态鲜活,动感十足。细赏仙鹤美石,神韵俱佳的艺术表现形态,不由得联想到,仙鹤本是官居一品的象征,是绝对的收藏佳品。”这是王先明对自己收藏的仙鹤石的鉴赏词。
随着王先明对汉江奇石鉴赏能力的提升,慢慢的家里也有了汉江奇石的存量,2013年开始,携带自己的得意之作,辗转咸阳、十堰、石泉等地参加奇石展,并获得金牌、银牌等奖项。
“这组‘中国人’奇石,2015年7月获得了中国奇石网举办的奇石节颁发的银奖,在2016年汉江流域赏石文化节‘中国人’奇石获得金奖,这尊‘仙鹤’奇石获得银奖,在2016年10月‘仙鹤’奇石在陕西省第二届盆景赏石根艺展上获得金奖。”王先明向记者介绍到。
王先明告诉记者,拣石、赏石纯粹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像专业赏石的,有自己专属的赏石、藏石设备,也并未将此作为自己的经济来源,只要对方喜欢价格合适就会出手。但对于奇石组合“三个儿女好”,也曾有卖家出高价格购买,作为自己压箱石,不打算出售。记者疑惑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有三个就挺好的。”
面对汉江滩上无数待发掘的奇石,王先明心有余而力不足。2017年,因患腿疾做了关节置换手术,行动不便很少单独前往河滩挑拣奇石,儿女们会在不忙的时候,开着车陪王先明在地势较平的河滩挑选中意的奇石。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王先明拣石的十年间,一次不慎的脚滑都可能面临危险,一次忘我的拣石都可能被河水包围在汉江中央。王先明回忆起有一年的正月,自己只身在汉江城区段捡石头,不知不觉已到了汉江河中心的小洲上,正兴致勃勃地挑选,突然听到有河水拍打鹅卵石的声音,抬头一看,上游流下来江水推着上下跳动的波浪顺江而来。“瀛湖大坝放水了!”王先明赶忙收拾挑选好的石头,朝岸边疾步走去。当他上到岸上时,冰冷的河水已经淹没膝盖。有了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王先明在拣石的过程中,学会了随时关注河水跌涨情况。
相对于春光中温柔的汉江,夏日里的汉江就要更凶猛了。2015年夏天,王先明和几个石友在砂石厂附近捡石头,迅猛的江水突然袭来。王先明一行赶快奔向河岸高处,两手空空的石友们回到316国道时,传来了他们拣石的下游有几名在河边钓鱼的老人被江水打倒了。
自此,王先明总结了拣石安全经验:捡石头过程中,随时观察岸边江水有无上下波动,如果上下波动明显就说明上游开闸放水,马上要涨水了;不到有深沟潭且有绿色水草的河滩区拣石;尽量与石友结伴而行。
新闻推荐
特约撰稿人陈奇秦巴山区,曾经是粮食自给有余,林特商品经济和家庭手工业比较发达,“甚至还出现了在当时的中国堪称规模最为巨...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