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诚之心 托起沙沟脱贫致富一片蓝天 记安康市汉滨区沙沟村第一书记朱恒

农业科技报 2019-05-15 22:50 大字

?朱恒正在走访群众

?朱恒与贫困户拉家常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贺辉 王革委 王伟千 丁育策

说起扶贫工作,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沙沟村第一书记朱恒有很多体会和感言: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持之以恒,要在多用心、多用脑、多用情、多用腿、多用嘴上狠下功夫。

多用心,就是要真心实意地俯下身子,住到村里,一心谋划村子的脱贫致富;多用情,就是要把贫困户当亲人,带着真情实感去了解户下真实情况,致贫原因等;多用脑,就要针对每户户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症下药,拿出硬举措,真正解决问题;多用腿,就是要多进老百姓的门,与老百姓多走动、多关心,拉近感情,拉近距离,密切干群关系;多用嘴,就是要与贫困户多交流,多宣传脱贫攻坚和支农惠农富农政策,让老百姓真真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朱恒当第一书记是沙沟村全体村民的福,他为村民解决了出行难问题,是我们见过最务实的党的好干部。”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沙沟村村民文敬荣这样说。“朱书记时刻把群众反映的吃水难问题放在心上,随时了解群众疾苦,处处为群众办实事,是个非常能吃苦的好干部。”村民胡国军用上安全饮用水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用手机导航,从安康市汉滨城区到沙沟村仅有30多公里的路程,但记者驱车抵达村上采访到驻村第一书记朱恒,却用了两个多小时。途中不仅要驶过路面狭窄的盘山公路,在接近村子时,还需把汽车装上停靠在瀛湖码头的货轮,才能通过前面必经的水域。

5月10日,在村委会办公室,村主任赵龙军告诉记者,沙沟村由原联心村和沙沟村合并而成,有20个村民小组,共488户,1621人,在册贫困户149户491人,已脱贫困户110户。

提起第一书记朱恒来沙沟村之前的状况,赵龙军说:“通村主干线公路已经硬化,但公路病害严重,农网改造只覆盖了4个村组,部分村组饮水无安全保证。由于交通不便,我们村整体经济相对落后,贫困户、贫困人口较多,属于深度贫困村。”

总之,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经济落后、贫困人口多等等,就是朱恒担任第一书记之前沙沟村的状况。

根治村级病害公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据朱恒介绍,村级病害公路是专业术语,指修建好的公路受到外力作用损害,导致断板、下陷、垮塌等现象。面对沙沟村存在的病害公路,朱恒驻村后不久就与汉滨区交通局副局长胡萍、农村公路管理局刘安业局长联系,并专门进城接来区农村公路管理局技术人员,到村勘察、设计。

同区交通部门对接后,朱恒根据政策争取项目,终于完成了谢家院子至桂花分店2.3公里的道路硬化;完成了1、2、4组1.9公里通组公路的道路扩宽及实施公路硬化;组织实施了12、14、15组3.9公里通组公路的扩宽工程以及部分线路改造及硬化项目。

翻山越岭走遍12处水源地

驻村后,通过走访群众,朱恒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了一片。村民胡国军和三组贫困户唐国银等向朱恒反映吃水困难,他和村党支部书记一道实地察看后,立即同汉滨水利局进行对接。随后,朱恒找到了汉滨区水利局副局长余西来。很快,水利局安排吉河供水站专业技术人员来村设计。

2019年1月8日,朱恒接来供水站副站长陈荣利和技术人员,在寻找水源的过程中,朱恒和他们翻山越岭走过胡家梁、樊家湾、赖家沟、佘家沟等12处水源地。通过他的努力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最终建成水塔12座、消毒房12间,铺设配水管网25000米,使沙沟村的村民全部实现了安全饮用水。

舍小家顾大家精准帮扶暖人心

人到中年的朱恒,在来沙沟村之前,一直在汉滨区人社局工作。驻村一年以来,父亲几次住院无人照顾,出院无人去接,女儿中考不能监管,家务重担全由妻子一人承担,致使妻子女儿不能理解。但他一直坚持在工作第一线,以执拗的性格、无私的奉献,最终打动了妻子的心,并且得到了她的理解和支持。

提起第一书记,村民周恩丽高兴地说:“以前我在外打工,去年因家里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回到村上,回来后,没有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困难。2018年11月,镇上组织电商培训,朱书记鼓励我报名参加,学习回来,我就在村上做电商,通过在网上售卖蜂蜜、茶叶、土鸡蛋,家里的生活有了起色。”

带领贫困户开启“企业+园区+农户”的脱贫模式

“作为‘第一书记’,驻村不仅要人驻,心更要驻。”一年多来,朱恒不辞辛苦,每个月20多天都在村上吃住、办公,带领村“两委”学习政策,建立健全村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对上争取立项、资金,逐步解决了沙沟村贫困群众的“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等问题。

今年3月20日,来自汉滨区多家茶叶企业的15支代表队100余名选手来到沙沟村茶园,参加采茶技能大赛。作为比赛场地的茶园,正是朱恒着力破解沙沟村产业基础薄弱、群众致富难度大这一难题,引入安康绿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成的规模化茶园。

茶园建成以后,朱恒通过“企业+园区+农户(贫困户)”模式,带领群众发展茶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实现“造血”,走出了一条“稳定增收致富路”。

目前,该茶园已成为村上的支柱产业,这一产业,把留守老人、妇女和家庭困难的群众都链接到了产业链中。据统计,建设茶园这一举措,总共带动该村229户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户年均增收1500余元钱。

采访当天是一个周末,朱恒和记者一起返城。途中,收到妻子发来的一条微信。微信里是一张荣誉证书的照片,盖章单位是安康中学,原来是他的女儿朱朗玮刚刚被评为了“美德少年”。

古人讲,天道酬勤。女儿的成绩,或许正是对朱恒辛勤工作的回报。

记者手记:

在对朱恒的跟踪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包抓帮扶贫困户的工作中,朱恒不仅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还有一颗真挚的爱心。他说,要时刻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用脑扶贫扶智,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相信,时刻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帮贫扶困的朱恒,一定能够通过他持之以恒的为民情怀,托起沙沟村脱贫致富的一片蓝天。

新闻推荐

排污井盖“张开口”,危险村委会及时维修,点赞

本报讯(通讯员宋玉凤)5月6日早上8点半左右,一位小伙子冒着大雨来到汉滨区江北办寇家沟村委会,将印有“排污井盖维修及时,保障...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