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散文的画面美

科教周刊 2019-05-09 01:00 大字

温洁

散文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语文老师,我经常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散文教学的价值?

下面我以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为例,结合设计思路,谈谈个人粗浅的教学思考。

备教材,捕捉画面美。张秋生的作品《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抒情散文,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作者以儿童的视角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平常生活之美,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平凡中透着美丽,朴素中尽显诗意。尤其是把极为普通的“落叶”想象成“金色巴掌”,充满童真童趣,饱含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为儿童发现生活之美、感受大自然的诗情画意,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窗口。

教材是最好的范文,我在备课时就以“美”为线索,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到课文文字美、画面美、音韵美、意境美、视角美,这样既可以感受美的痕迹,亦可以受到美的陶冶,还可以勾勒美的画面。教学中,我运用了朗读法、启发点拨法、引导法、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捕捉画面美,感受生活美。

读课文,发现画面美。在读课文之前,我这样导课:“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美丽的大自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带着对美景的强烈好奇,听完老师的读书要求,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自由朗读课文。学生朗读结束,我用PPT出示了课文第7段:“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然后指名学生朗读,注意重点词语的读法,学生读得完全正确。我这样设计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是想检测学生在朗读精彩语段中,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读懂文意。

品语段,感悟画面美。我重点引导学生品读第7自然段。本段用词准确而形象,多处富有思考和想象空间。比如“熨帖”“平展”两个词语,写出了掉落的树叶紧密地、平整地贴合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状态,与“粘”字相呼应,把水泥道之美描绘得细致入微;“凌乱”一词写出了掉落的树叶不规则地排列在水泥道上的情景,呈现一种自然之美。这些词语,写出了“我”眼中别样的秋天,也写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看得见的画面美。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思考,从作者的用词之美到画面之美,学生水到渠成地感悟秋天之美,也收获了写作技巧。

写片段,塑造画面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三年级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学生独立写作还有一定难度。于是,我设计了“支架式写作”练习,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段落,启发学生在大脑里搜索自己观察到的校园秋色,完成练习。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个人都出色完成了仿写,达到预期效果。我还设计了课外小练笔:“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啊,请用你的双眼,去发现上学路上美丽的春色,用你优美的文字写下来。”学生听我说时,他们智慧灵动的眼睛光芒闪烁。

如果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是诸多教育者用一次次实践证明的真命题,只要老师善于开发学生潜力,下一个“张秋生”就会出现你的教室里。

(作者为安康市第一小学教师)

新闻推荐

一场时间与生命的赛跑 安康市中医医院成功救治先天胃壁缺损早产双胞胎

——安康市中医医院成功救治先天胃壁缺损早产双胞胎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