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新进行到底 市农科所农产品加工中心的青春故事

科教周刊 2019-05-09 01:00 大字

[摘要]——市农科所农产品加工中心的青春故事

孙莹莹 高海娜 唐晓东(从左至右)

记者 郭飒

安康市农科所,富硒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是一个很特别的团队。团队6个人,有5名女性,其中4人是85后,这里面还有3个人来自外省。

2013年,市农科所成立富硒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当时团队只有3名骨干,平均年龄26岁,承担全市的薯类、粮食作物、果蔬、食用菌和特色农产品新品种的精深加工、储藏、包装等技术研究工作,这也是全省地市级农科所中唯一一个专门的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

2014年,他们的研究成果《安康富硒土壤中部分农作物聚硒规律试验研究》获得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安康富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很多拿过省级甚至国家级大奖的科研人员而言,这个奖可能不算什么,但对我们这些初入硒研究行业的人来说,这个奖不仅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我们今后研究方向的指路灯。”中心主任李瑜说。

从2013年成立,到拿到市级奖项,从高聚硒农作物的筛选、聚硒规律的研究到高硒遏蓝菜微粉、高硒遏蓝菜片剂、彩色果蔬、魔芋豆腐、魔芋减肥饼干、魔芋膳食纤维代餐粉等一系列具有安康地方特色的富硒农产品研发,这个几乎清一色女性的青年团队不仅在市农科所成长的年轮上镌刻了华丽的一笔,也让安康富硒农产品加工产业有了新的突破。

A 一群人 一个梦

4月底的一天,太阳已经有几分火辣,高海娜和该团队中唯一的男队员马俊戴着草帽在试验田里细心查看黄芪的长势,还不时拔除田里的野草。这是农产品加工中心最近新上的一个课题——富硒药食同源植物筛选与研究。与外人眼里的“高大上”不同,农业科研人员事实上很“接地气”。

马俊是中心副主任,今年刚好40岁。作为男青年,他总是把重活儿、累活儿往自己身上揽。在团队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总是像“知心姐姐”一样开导大家,出谋划策。“我们中心都是年轻人,没有老专家的带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像这试验田管理都是手头的活,我能多干点就多干点,这样就可以多为大家在实验室的工作争取点时间。她们都叫我‘马大姐’。”马俊说。

对于高海娜而言,这份工作是她没有想到的。因为研究生所学的专业方向是育种,毕业后高海娜与山东一家知名育种企业达成了就业协议,公司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最高端的设备,对她而言无疑是个很好的平台。但是在男朋友的动员下,2012年,24岁的她放弃了这份工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市农科所,没想到就此扎下了根。

2011年,26岁的甘肃女孩李瑜带着对农业的热情,只身一人来到安康,当时的市农科所无论是办公条件还是科研条件都相当简陋,但是凭着对安康富硒特色资源研究的热爱,她依然选择留了下来。由于表现突出,2012年,李瑜就独立开展课题研究,2013年更是被委以重任,担任农产品加工中心主任。在她的带领下,农产品加工中心每年都有新的突破。

2012年,26岁的孙莹莹告别离家咫尺的大型企业,从河南奔赴安康;2016年,27岁的唐晓东从咸阳的实习单位回到家乡安康,尽管目前还属于编外人员,她对农业科研工作的投入一点也不比别人少;年龄稍大一点的成群虽然在农产品加工中心“兼职”,主要做办公室行政工作,但只要有需要,她总能第一时间赶到帮忙。

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或曾经历过大城市的光鲜,或曾有过迷茫与彷徨,最终,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在一起。在这里,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远离大众的目光,但他们却有着坚定的理想。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可能不会真正了解这些农业科研人员的工作。

上山下地,对于这里的女性而言,是日常工作。对她们来说,经历了磨炼,再没有什么难事。

初到市农科所的李瑜就有过多次“巡山”的经历。那时候她的研究方向是秦巴山区富硒资源开发与利用,去深山寻找野生植物是常事。“下过雨的路非常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刚开始还会疼,最后都摔麻木了。山里没有食物,饿了就吃几口自己带的干粮。”李瑜说,“山中没有退路,就像科研一样,前进的每一步都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2018年10月底,农产品加工中心承担了碎米荠有机硒形态分析实验,其中两周的实验阶段,必须每四个小时进行一次观察与数据采集。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孙莹莹半夜带着不到2岁的孩子前往实验室,一边安慰因为害怕而大哭的孩子,一边完成实验。这一次实验也为富硒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这群年轻人看来,这些是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事。“她们来到这里,不为光环与荣耀,只是脚踏实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她们外柔内刚、能吃苦、肯吃苦,个个都很坚强。”作为团队的大姐,成群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B 一次创新 一次攻关

从一颗种子到餐桌上的美味食物,他们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走进农产品加工中心的实验室,最初印象,这里更像是一个厨房。烤箱、冰箱、菜板等厨房用具一应俱全。孙莹莹从冰箱里拿出一个蛋糕,对记者说:“这是昨天刚烤的魔芋蛋糕,由于口感还没有达到最佳,所以这个实验还将继续。”唐晓东拿出几袋包装好的面条说:“这是桑叶面条,是石泉一家企业跟我们合作开发的桑叶产品之一,目前也还在实验阶段。”

或许有人会羡慕,这是很多女孩子都喜欢的、也是某些网红“赖以成名”的事情——烘焙、手工……但其中的意义,却有天壤之别。“这个蛋糕已经做了不知道多少遍了,我们都不想吃啦!”唐晓东打趣地说。作为魔芋蛋糕的研发者,孙莹莹向记者介绍说,因为这是新品,没有可供参考的数据,所以蛋糕里面添加的各种配料都需要经过反复实验才可以得到想要的结论,尤其是魔芋精粉的添加量,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掌控好的。

一个人做一件事也许很容易,但坚持反复做同一件事就没那么容易了。科研正是如此。为了得出理想的结果,在实验室里呆一整天是常有的事;为了观察记录一株苗木的生长,在田间地头晒一整天也不稀罕。对于这群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子来说,穿上华服,她们是一群青春靓丽的女生;套上实验服,她们又是无所不能的“女汉子”。

富硒农产品加工是市农科所开辟的一个新领域,这恰恰是当前安康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李瑜说,安康的富硒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全国最大的、土层最厚的富硒土壤,而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的开发,加工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不仅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更是一件将富硒元素推出去,造福人类健康的大事。

“为了研发出更多好产品,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探索的精神。有时候我偶然遇到一些好的产品,就会习惯性地查看配方,并拍照发到我们加工中心的群里,一起研究它的做法。”高海娜说。

凭借着踏实与创新的精神,农产品加工中心也得到了很多企业的信任,并与他们开展合作。今年3月,市农科所所长张百忍带领李瑜和唐晓东前往石泉的陕西嘉晟实业集团,探讨富硒功能产品的开发,在与企业负责人的对话中,李瑜和唐晓东的思路受到了认可。

“一次创新就是一次攻关,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只有不断地前进,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李瑜说。(下转六版)

新闻推荐

马涛:由毛头小子到技术达人

他叫马涛,是安康水电厂的技术能手,也是妻子眼里的“瞎折腾”,咋回事呢?他对于技术还真是着了魔。马涛刚入职那会,身上就带点“...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