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暖“雁”归来

安康日报 2019-04-12 01:00 大字

通讯员 汪金波 马上

从学徒工到班组长,25岁的李建军通过打拼在广东省广州市站稳脚跟后,2019年初又回到家乡汉滨区谭坝镇当起了新农民。

4月8日,在谭坝镇润恒电子厂施工现场,我们见到了正在忙碌着的李建军:购原料、招聘工人、制定培训计划……忙碌的脸上乐开了花!用他自己的话说,“抓住年初返乡人员多的有利时机,赶快开工投产,再累也值得!”

春节过后,在汉滨区,近千名和李建军一样留在家乡准备创业的新农民,正用自己的激情汇聚起星火燎原般的发展生机。

作为人力资源输出大区,汉滨区近年来采取一系列举措支持外出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先后建成了五里工业集中区、“梦想小镇”、城东新区等产业孵化基地,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采取支部+社区工厂+贫困户的模式,在大河镇、谭坝镇、流水镇、关庙镇等建立了40余家社区工厂,并协助业主办理各类证照,协调解决工厂用地、员工招聘、项目资金申报等难题;建成了诚鹏机电城、牛蹄“京康”茶叶产业园、五里镇“怡欣”蚕桑产业园、“百盛”现代农业园等一批农民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以基地孵化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叠加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助推大批在外的成功人士回乡创办企业。

正是有优惠的创业政策、独特的资源优势、完善的配套设施、宽松的服务环境、融洽的创业氛围作保障,汉滨区才这么有底气向在外人员发出“返乡创业”的号召,也得到了在外务工人员的积极响应。据了解,仅2018年,汉滨区就新增私营企业800余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053户,其中劳务能人返乡创办各类实体1396户,创业人员达1850余人,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5.5万人,产值达3.8亿元。在外人员的回归有力地给汉滨区注入了新鲜血液,返乡人才利用在外学到的先进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上干事创业,农村的活力就这样被“新鲜因子”激活。

人才的回归带来了大项目,也带来了新理念。1月26日,汉滨区再次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邀请各类企业家、银行代表,让他们面对面交流沟通,当面解决投资难题。“一个座谈会签订合作项目12个,总投资额近60亿。”汉滨区金融办负责人介绍到。通过开展亲情招商、人脉招商,去年以来,全区145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返乡创业项目达到43个,完成投资39亿元;一批由返乡人才投资的过亿元重大项目充实进项目库,实现项目滚动发展、良性循环。

汉滨从劳务输出大区向返乡创业强区的转变,本质上是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过去,劳务输出是安康市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虽然“短、平、快”,但终究不是致富的长远之计。随着近年来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日益凸显,安康市脱贫攻坚和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在城市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能、积累了财富、具备了创业能力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他们给家乡带回了新的理念、技术、思路、资金,成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汉滨在向返乡创业强区转变的过程中,政府的身影很活跃,事实上,也必须如此。一方面,目前已经“初创”成功的返乡创业者,还只是返乡创业大军中的很小一部分,怎样推动更多返乡创业有志之士“回得来、留得住、创得成”?另一方面,虽然返乡创业潮流滚滚,未来可期,但返乡创业“火爆”的背后还须谨防“泡沫”。从目前安康的实际来看,推动返乡创业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引导支持、骨干引领、产业推动三者缺一不可,而政府是关键中的关键。政府需要主动作为,做精、做好科学引导、精准服务,关键时候“扶一把”,从减费降税、降低返乡创业门槛、精准出台实施细则等方面落实完善相关政策,细化激励措施,抓好培训、完善融资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引导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扶上马再送一程”,让更多“归雁”想圆创业梦、能圆创业梦。

短 评

推动返乡创业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 李静

新闻推荐

记录安康 新闻课堂 安康日报社2019年春季通讯员培训班启事

为提高基层通讯员的政治站位和业务素质,扩大基层通讯员队伍,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造舆论高地,鼓励讲好安康发展故事,为全...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