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庙村的舞龙人
记者 郭飒
铿锵有力的鼓点,起伏有序的出场,戏龙珠、绕花子,一条红黄相间的龙跟着舞龙人的节奏,向观众展示出了独有的风采。今年正月十二的金州广场上,汉滨区新城办白庙村10组的舞龙队时隔多年,重新回到了舞台上。跟以前不一样的是,龙从火龙换成了布龙。
“其实舞什么龙都一样,只要能重拾这个传统,大家心里就高兴!”作为这支舞龙队的技术指导,村民汪德发这样说。
事实上,白庙村10组的舞龙传统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沉淀了相对稳定的社会风俗和文化传统。他们对于龙的崇拜一方面源自于传统,另一方面也是源于村里有个白龙庙,逢节必现的舞龙,不仅是长久以来支撑白庙村传统文化的元素之一,也成为村民祈祷风调雨顺的美好寄托。白庙村舞的龙与其他地方还有区别,这是一条火龙。
在20世纪90年代,白庙村的火龙可谓是无限风光,家喻户晓。龙本身是吉祥的象征,加上火龙热闹的气氛,成为家家户户都喜爱的节目。而火龙也都是由村民自己制作的。“做一条火龙需要用到竹片、皮纸、白纸等材料,龙舞起来的时候是要放烟火的。”村民王怀军年轻时曾跟着师傅们学过制作火龙,他说,制作一条完整的火龙,需要10几个人花费10多天的时间。最难的就是做龙头,不仅造型复杂,还有各种装饰,做成的龙头重达10多斤,没几把力气是舞不起来的。
据汪德发介绍,火龙舞起来没有多少讲究,以热闹为主。出场之前先打火炭,营造气氛,然后丢绣球,等气氛哄得差不多了,龙头便跟着鼓点的快慢进场。有盘龙、钻龙、金丝缠喉、神龙摆尾等动作。舞一条火龙需要四五十人,换着上场。布龙在舞法上比火龙更多了一些套路,人数相对少一些,30个人即可。
“舞一场下来出几身汗呐!”今年48岁的王需强感叹,他在今年的表演中担任的是舞龙头的角色,“布龙比火龙要轻一点,就这我们都累的够呛!”龙头也是考验舞龙技术的关键点,龙头走的好,龙身才会流畅。
“火龙就是场面热闹,基本都是围着场地跑圈圈,跑得越欢,观众越喜欢。布龙就是玩花子!”今年50岁的刘天勇在这场表演中与70岁的父亲一同上了场,他的父亲负责打鼓,他负责丢绣球。他们都是从年轻小伙子时就开始舞龙。
汪德发说,因为火龙每表演一次,就需要做一次龙身,比较麻烦。而且近几年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白庙村的火龙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舞过了。今年,村民赵琦自发组织,想要重新燃起村民的热情。一吆喝,大家纷纷响应。大家对舞龙的感情依然在。“不能放烟火,那我们就换成布龙!”赵琦说,“没有经费支撑,我们村民就自发捐款。”
红红火火的布龙,舞起来少了烟火的缭绕,却多了几分喜庆。在正月十二的表演中,本计划只演一场,但是市民的呼声很高,他们在下午又加演了一场。这条舞龙队今年还取了个名字“民众梦想社团”。赵琦表示,再次舞起这条龙,不仅是自己多年来一个美好的梦想,也是白庙村10组村民共同的期待。
“虽然我们现在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的热情燃起来,信心拾起来,我们这条龙就会一直舞下去!”赵琦说,今后,他们也将探索新的方式,让传统的火龙与现在的布龙结合起来,把这条龙舞得更美,更红火。
“今天看到我们的龙又在舞台上动起来,而且队伍团结,精神长存,我心里太高兴了!但是我还有期望,这条龙在安康已经舞动了几十年,我希望后人能继续发扬,希望政府能多支持我们的传统项目,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汪德发感叹。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安宣)春季以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电务段细化工作安排,全面排查隐患,突出整治实效,全力防范高铁异物上线,确...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