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农科所走近农科人
编者按:在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曾长期远离大众目光,而农科人却始终在默默坚守。一直以来,本报记者都被他们的精神感染着。我们也采访过谢世学、蒲正斌、洪安喜等一批默默奉献的农科专家,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去年8月,一股探讨农科精神的热潮在市农科所掀起,农科人的信念坚守被总结凝练。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带着使命、带着敬仰,走进农科所,走近农科人,倾听他们的故事。
市农科所食用菌研究中心农艺师
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王 勇
市农科所薯类研究中心农艺师
段龙飞
6年时间,数不清的试验,一次又一次突破,“安魔128”终于诞生了,成为全省首例杂交魔芋品种。这种花魔芋与白魔芋杂交的品种,与安康传统种植的花魔芋相比,抗病性强,繁育系数高(芋鞭多),产量稳定。作为这个课题的主要负责人,80后的段龙飞功不可没。
“魔芋育种,不像其他作物拥有成熟的技术,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要我们自己来探索。”段龙飞说,“科研的过程虽然很枯燥,但每一次结果都可以给人带来惊喜。我享受科研的过程,更享受科研成果给农民带来的喜悦。”
每天驱车3小时往返于家和市农科所之间,从石家庄来的王勇仿佛又回到了大城市的生活。而这里的工作节奏却比大城市更加紧张。
“食用菌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变化,为了观察记录下这些变化,必须随时在大棚里,在实验室里。如果说大部分人工作的周期是用周来计算,那么年就是我们的工作周期。”工作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繁重,并没有成为王勇前进的阻碍,反倒让他充满热情,他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心中有信仰,所以动力十足。”
2011年,甘肃女孩李瑜怀着对农业工作的热情来到市农科所,从事富硒资源开发和秦巴山区特色资源研究。这里的工作,不是在山里,就是在实验室里,艰苦而枯燥。“有时候为了得出一个数据,反复做实验,呆一整天不出门是常有的事。”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少了同龄人该有的生活,李瑜心中却一直充满欢喜,因为在她心里,进山寻找富硒资源是最快乐的事,在实验室里做富硒研究是最充实的追求。8年时间,她走遍了安康的山山水水。靠着坚守与执着,李瑜主持的课题在2014年获得安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只要得出一个满意的数据,再苦再累都值得,这种内心的充实就是我坚持的动力。”这就是李瑜一直秉持的信仰。
44年时间,江新华把半辈子时间都奉献给了农科所,即使退休,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他依然坚持发挥余热,用自己的坚守书写农科人的赞歌。
他也曾经有过很多次转行的机会,但都被一一放弃了,他说:“食用菌是安康市的朝阳产业,不能在我的手上丢掉!我要让食用菌产业在全省都有自己的位置!”凡事亲力亲为,带病坚持调研,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给年轻科研人员传授知识,就是他的工作常态。
“过去很多老专家为了科研,常常把家都搬到田间地头,在果树下搭棚子做饭是常有的事情。”江新华感叹,“他们的精神一直指引着我,让我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科研就是我毕生的追求。”
既要做课题又要兼顾行政与接待工作,李海菊经常在“农民”与“公关”的角色间转换。
做行政或者接待工作,李海菊总是衣着讲究,妆容精致。在马铃薯繁育推广岗位上,李海菊与其他农科人员一样,常常要挽起裤腿,戴上草帽,一头扎进田地里。播种、记载试验数据,一干就是大半天。
“我们的工作两头不见天,常常还要以单位为家,最遗憾的就是对于家庭的照顾太少了。”尽管如此,她依然认为这一切是值得的,因为身边的人亦是如此。她说:“这一份坚守,守得是工作,受的是责任。如果我不去做,还会有其他千千万万的人去做。我们都是农科所大家庭的一份子,不能因为走的远了,就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为了做好玉米研究,从1995年开始,谢世学就像个候鸟一样,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度过。作为市农科所资历最老的玉米研究专家,谢世学与玉米打交道已经有20多年。
在市农科所,最鼎盛的时候有十个人在研究玉米,慢慢却演变成了只有谢世学一个。他说:“这是很寂寞,很辛苦的事情。我们可能辛苦一辈子,最终也没有一个像样的成果。” 在谢世学眼中,玉米不仅是一个产业,还是一项事业。 20多年的辛勤劳作,也换来了不少收获。他相继选育出了适宜秦巴山区及西南地区种植的安玉2166、安玉11号、天汉6号等玉米新品种,为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也有人问谢世学:“你这么付出值不值得?”他的回答是:“什么叫值得?什么叫不值得?不干这个事情,混着玩又有什么意思?”
市农科所农产品加工中心农艺师
李 瑜
市农科所食用菌研究中心
高级农艺师
江新华
市农科所薯类研究中心农艺师
李海菊
市农科所粮油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
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谢世学
农科人眼中的精神传承
记者眼中的农科人
6版
段龙飞
李瑜
江新华
王勇
李海菊
谢世学
组稿:郭飒
绘画:赵萌
深度阅读请扫码
新闻推荐
■人民政协要“善议政”。议是重心、善是要求,就是要议得准、议得深、议得透、议得巧■政协的建言成果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