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 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本报记者耿薇甘甜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这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务实管用、高效运转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与会的陕西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如是说——
社会治理
人人参与人人尽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安康市立足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创新推行“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工作法、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模式,成效显著。“共治,即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强化各级政府抓好社会治理的责任制,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省人大代表、安康市常务副市长赵璟说。
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顶层设计、体系构建、技术支撑、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整体性联动。赵璟建议,要充分发挥社会合力的强大推动作用,着力打造多方谋划、广泛参与、共同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措并举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要充分发挥自治、法治、德治的作用,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省政协委员、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范化冬说,在基层治理中,应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基层治理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范化冬说,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方式,依法处理社会事务;进一步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提升群众法治观念,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同时,法院应坚持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更快更好解决矛盾纠纷,真正满足涉诉群众的司法需求。
道德是良治善治的基石。范化冬认为,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在基层社区、农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群众人文素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产生。
让特殊群体
共享发展成果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治理成果、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在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不落下一人一户。
“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应更多关注残疾人等社会特殊群体。”自当选省政协委员起,咸阳市康复教育学校校长张温静的每次提案都以特殊教育为内容。她说,近年来,陕西省特殊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心智障碍儿童的义务教育得到了保障,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心智障碍儿童义务教育之后的职业教育阶段,直接关系到这些孩子成年后的生活状态。”张温静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心智障碍青年职业教育,让他们有融入社会的能力,在社会上有尊严地生活。
她建议,应加强特殊教育师资人才队伍建设,扩大特殊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在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程,加大特教教师培养力度。特殊教育学校可开设烘焙、烹饪等适合心智障碍学生学习的专业,让教育多元化服务特殊群体。
建立退役军人
服务保障体系
“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后备力量建设,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双拥’共建,培育‘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省人大代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刚读到这句话时,倍感欣慰。
“我1983年从部队退役,后来又连续两届当选省人大代表。在我履职过程中,军旅生涯的历练时刻影响着我。”陈刚说。军人服从命令、严守纪律的要求,使陈刚在履职过程中,从未缺席一次调研、会议;尊崇宪法、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使陈刚积极联系群众,扎实调研,做好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治理成果。这就要求创新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利益保护机制,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陈刚说,对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能够使退役军人在社会各个方面继续为祖国作贡献、为人民服好务。他建议,要构建实现共享的体制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监管制度。对退役军人要切实做好政策落实、帮扶解困、教育培训等工作。他还建议,每年对身体条件允许、自愿参加集训的退役军人组织集训,以保证军人本领常练常新、军人素质始终高强。
新闻推荐
请查收:一份春节文化指南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