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活动说神说鬼 煽惑愚俗害人害已 (二)

达州晚报 2019-01-28 12:30 大字

资料图片

第二 祀井神

民间信仰,并不受正统教派的局限,万物有灵的观念十分流行,大部分信仰都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人们各取所需,随意为之。于是天界幽灵、江河湖海、土石山岳乃至水井无不有神。水井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井神也属于民俗神类的居家保护神。

用水,是人们生活的首要问题。除了河水之外,大部分乡民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吃水首推井水。旧时城镇、乡间都掘有不少的井。山寨特别注重水井,若掘不出井,都要在寨内开辟蓄水池,挖浸水坑(凼)。

水井造福人类,保障人类生存,古人自然要感激、祭祀井神了。

旧时,很多地方打新井的时候,要竖立一面白布做的旗,以祈求井水四季充裕、清澈。还有传说:每年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井神要到东海,向东海龙王汇报一年的供水情况。次年正月初二回来后,又要恭候玉皇大帝,所以正月初一人们不能到井里挑水,初二早晨才能取水。

但是,我们大巴山一带的人说,井神于农历除夕那天中午要到玉皇大帝那里“团年”,吃了晚饭返回。所以除夕中午“封井”。正月初一子时“交天”“开井”之后才让人们去挑水。这样一来,部分人正月初一子时就带上香蜡纸烛到井边焚香点烛、烧化纸钱祭祀之后取水回家,叫做“挑金银水”,以祈求财源滚滚。天亮之后去井里取水的人也要作揖礼拜,以求一年之内人畜吃了井水莫生病。

此外,个别地方娶妻生子、添人进口,也要去给井神“打招呼”。地方重大节庆、婚丧、寿宴也要去祭祀井神,以求井水清甜无毒,保证水源充足。还有,久旱不雨,寺庙设坛祈雨,一定要在古老的大井里插柳枝,请井神帮忙,助龙王降雨。

1950年代初抗美援朝期间,城镇乡村普遍重视对水井的监管,严防敌特、不法人员投毒,还叫群众在水井里投放小鱼、小虾。取水的人首先要注意观察水井、水缸里有无异常现象,以此来保障人畜安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和政府非常关心人民群众饮水卫生,责成民政、卫生部门大力整治水井,取得显著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把改善饮水问题列为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城镇全用自来水,村社多处打深井取水,绝大多数农家用水泵取水。挑水吃现象极少极少。这一下,井神也“转业”了。

近几年,乡间迷信职业者在民家搞法事活动,“开坛”之后,掌坛师身穿“法衣”,率众徒敲锣打鼓去水井边“请水”,做法事活动,礼拜之后,取一小瓶井水,回坛放在供桌上。我曾“请教”过两次,探询“请水”的用意,搞法事的人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经过一番研讨,一致的看法是:水井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水是人赖以生存必不可缺的生活资料。说水井有“神”,是警示人们要经常保持水井四周清洁,建房造屋猪舍等也要特別注意选址,防止粪池渗漏污染水源,更不准向水井内投放污物。

第三 祀坛神

祀坛神,说起来话就长。

大巴山一带的民居,都备有坛神,坛神有三种。一是石窝坛:在正房右侧角傍修一个方形小龛,置一个形为凹、状似碓窝的“碓窝坛”,它是住宅或庙宇里自古相传下来的一块石头;二是在凹上按一个不高的圆形柱石,叫“磨礅坛”;三是在屋梁上挂一个竹筛,内装一个盛满灰的碗,灰上周围插许多小纸旗,灰里埋有蚯蚓、蜂、蛇头、蜴子、蜈蚣等虫类,这叫“篼篼坛”。我们达州境内多是“磨墩坛”,又叫“罗公坛”,说是“罗公元帅”,有的神案上供有“罗化祖师”牌位。

至于“罗公元帅”“罗化祖师”姓甚名谁、出身、履历等,我东访西问总是找不到他的档案,他可能是川陕接壤巴山一带的地方神,暂时把它列为“居家保护神”,主管农家“六

畜兴旺”。

民间流传“秀才离不开书,庄稼人离不开猪”。猪捡吃民家残汤潲水,喂肥了供吃肉吃油。旧时人们爱说年轻人爱的是花花世界,老年人爱的是“猪油炒菜”,老年人不沾荤、不吃猪油有时受不了。更有甚者是“养猪不赚钱,肥了一丘田”,猪粪作为农家肥,产出的粮食和蔬菜即安全又营养。农家视饲养猪牛羊为第一要务,所以敬奉坛神爷理所当然。除平常烧香礼拜之外,逢年过节杀猪,首先要向坛神爷烧纸化钱。富有人家除夕团年祀神的时候,对坛神爷特别厚道:煮一个整猪头,嘴含猪舌,颈摆猪尾,端到堂屋祀了龛神之后,摆在坛神爷龛前祭祀,感谢坛神爷关照,并祈求来年“六畜兴旺”,也能“有头有尾”。

民国年间,有些农家担心养猪不太顺畅,年初便在“坛神爷”面前“许愿”,遂愿之后便择期“还愿”,民间俗称“还坛”,其目的是,感谢坛神爷关照。

个别人家“耍秋风”——办酒席敛财收“人情钱”,以敛财为目的“还坛”,称之为“还耍坛”,端公做的法事活动以“娱神”为主,表演动作相当粗俗繁杂,有的人把它叫做“还羶坛”“跳端公”。

“跳端公”是乡间大型迷信活动,全在夜间举行。当时我们这些十多岁的男娃儿听说邻里哪家“跳端公”,热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冻,中午就准备好柏树皮火把或油纸团灯笼,吃了晚饭便跑去看热闹。

至于“还坛”的概况不尽相同。

我先说“还正坛”:一般要请“端公”(巫师)4人。其法事程序是开坛、参灶、请水、请神、起坛神、作法祀神、安位、谢神、拆坛送神。整个过程多是两个端公敲锣击鼓,唱说;两个端公做法事跳跃表演,一般8个小时结束。

1944年农历八月中旬,我去今北外镇张金村张××家看过一次“还羶坛”。张家从外地请来6个端公,其法事活动除前述节目外,中间还夹杂着不少舞蹈、戏剧、杂耍、魔术甚至还有武术气功表演。如把农民耙田的耙钉烧红,表演者用嘴去含;把犁田的犁铧烧红当鞋穿,叫做“穿火鞋”,由10个男性排成5对,手抬5把铁刀(砍柴刀、猎草刀),刀口向上,端公赤着脚去踩,叫做“过刀桥”“上刀树”;把铁锅烧红顶在头上,叫做“戴铁帽”,一些内行人说,这些作“法”的道具都是端公事先做了手脚的,观众不便细问真相,你问,端公也不会告诉你。

至于端公表演的那些技艺,有学者说那是大巴山一带古代流传下来的傩戏,是古代娱人、娱神、驱鬼的民间习俗。我至今不懂它的底细,只觉得是看热闹。

说到这里,还引出一篇《严老七还坛记》:说的是1936年农历十月下旬,达县石桥河场有个叫严老七的人,家境小康,年近40,父母双亡,儿女年幼。他看到张家娶儿媳,李家嫁闺女;王家办寿宴,赵家修华堂,都设宴备酒大宴宾客,收了一笔“人情钱”。而自已总是有出无进,经过冥思苦想后,便决定以“还坛”祀神为名,办酒席宴客得点回报。其妻冯氏也极力赞成,并鼓动丈夫,既然“师出有名”,要搞就搞大场合,免得亲朋说小气。

届时,严老七请了5个端公做法事。当天下午开坛,敲锣击鼓,吹吹打打,唱唱跳跳,手舞足蹈。十分热闹。远近亲朋前来恭贺,送钱送粮,也很厚道,晚宴坐了20多桌,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深夜12点之际,端公跳累了,也实在饿了,要吃“宵夜”,厨房备办5桌“二道夜饭”,除请端公外,另邀一些贵宾和至亲长辈作陪。席间,端公掌坛师刘××有点不自重,三杯烈酒穿喉过,一派狂言口中来:说厨师做的菜这样咸了,那样淡了;这汤有辣味,那汤有酸味,尽是挑刺。

端公们酒足饭饱后,做最后两道法事:安坛送神。一阵鞭炮之后,鼓锣喧天,两个徒弟作法安坛,一阵东跳西跳,手舞足蹈后去坛神礅前顶礼膜拜,毕恭毕敬地把“坛神爷”放回原位。正要转身去做其他法事,不知怎的,“坛神爷”嘎的一声,动了位置;端公师傅眼见徒弟法术不灵,有点难堪,便换角色由他来安位:一阵跳跃后,又是念咒,又是挽诀,才把“坛神爷”安起,哪知刚一转身,那坛神龛内又“咚”的一声,看热闹的人不但听见了响声,还说“坛神爷在抖!”弄得满堂人惊讶不已。

这时,掌坛师刘××搞懵了,便亲自来作法安位,他身穿法衣,手持“令牌”,高唱“锣一锤来鼓一声,刘氏弟子来安神,先请前辈张天师,再请太上李老君,太上老君传令箭,天兵天将下凡尘。人和马,马和兵,千军万马齐上阵,帮助弟子祀神灵,遇着凶神用剑砍,碰上恶鬼用刀拚,世上鬼怪要杀完,人间妖魔要斩尽,善男信女得安康,严氏家中享太平……”又去安位,只见那坛神礅仍然在晃。搞得刘掌坛头上冒汗,手脚无措,只好垂头丧气地说:“你这屋里还有其他鬼怪搞乱,待我细细查勘。”

这时,厨房内打水杂的二把手高声说:可能是你得罪了“厨神”。这刘掌坛方才醒悟,是厨师在屋后作怪,只好硬着头皮去求“厨神”帮忙:说了一些恭维话,深表歉意。这厨师看在老板面上说:“莫问题,这下你再去安神,一定成功。”刘掌坛这才把坛神礅安稳当。

原来,严家坛神礅后面的木板被老鼠啃了一个小洞,厨师到屋后取柴发现了。刘掌坛师吃夜饭时,出言不逊,厨师怀恨于心,便把长铁火钳伸进坛神礅座下捉弄端公,端公安一次,厨师在屋后撬一次。

新闻推荐

安康经济实现总量过千亿 “十三五”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达10.5%

本报安康讯(记者吴琛)三秦都市报记者从1月25日安康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招商引资推进大会暨在安兴业企业家迎新春恳谈会上了解...

安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