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成就汉滨新发展
通讯员 赵伟 汪金波
汉滨当龙头、做引领,是市委、市政府的期望,也是全市的众望所归。引领成为汉滨抓工作、促发展的内动力。
2018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汉滨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经济增速画出一条逆势上扬曲线: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31.6亿元,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5亿元,増长16%;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10元、増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0元、增长9.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9亿元,增长1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增速均超市上考核目标任务。
“汉滨要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打造投资洼地和‘首善’之区!”2018年初,在参加安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汉滨代表团审议时,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郭青的声音铿锵有力。
“我们要十个指头弹钢琴,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凝聚各方合力,共同为建设富裕美丽和谐新汉滨而奋斗!”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回声”嘹亮。
作为安康市打造陕西向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板块,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新一轮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当好“追赶超越、引领发展”排头兵?“汉滨的今天是干出来的,汉滨更加美好的明天坐不来,等不来,同样靠干!”汉滨区人民政府区长范传斌这样强调。
当好跨越发展排头兵、引领全市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交给汉滨的重要任务,是时代交给汉滨的硬任务,是汉滨人民共同关注、努力承担的中心任务,是只能成功、不可退缩的底线任务。汉滨人清醒地认识到:引领责任大,追兵追得紧,不能夜郎自大,必须摒弃“老大”思想,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18年,在“安康创优精神”引领下,汉滨区撸起袖子加油干,挽起裤腿向前冲,全区上下呈现出万众一心全力追赶的浓厚氛围。
工业强则县域强。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方面,围绕循环工业,汉滨加快培育富硒食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加工制造等支柱工业,着力打造富硒食品、服装加工、新型材料3个百亿产业集群,通过转型升级、集聚发展,努力奏响“工业强区”主旋律。该区以运行协调、企业帮扶、产业培育、园区建设、产品促销、提质增效为重点,采取制定鼓励投资和企业发展扶持、领导包联重点工业企业,充分挖掘现有企业潜力,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用工、资金等难题,工业增长保持较快增长。辖区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72户,其中当年新增规模企业10户,预计全年辖区规模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351.2亿元,增长21%,实现规模工业増加值97.5亿元,增长16%,増速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高于市考目标增速2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高于上年1.8个百分点,高于市考目标增速1.4个百分点,保持经济最大支撑拉动力。
产业兴则百姓富。在培育优势农业产业方面,汉滨区把农民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工业作为一盘棋,通盘考虑,用经营企业的理念管理农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山地农副产品资源,把“荒山”变“基地”、把“田间”变成“车间”、把“社区”变“工厂”,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生产从单一的种养业向农产品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的步伐。2018年,汉滨区紧盯“畜牧、魔芋、茶叶、核桃、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及食用菌、黄花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放松,制定了《加快“十百千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施方案》、明确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十条”扶持政策,有效的激发了在外创业人士、在家能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全区生猪饲养量达12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联盟的“阳晨模式”在全省推广;栽植茶叶16万亩,栽植核桃54万亩,种植魔芋10.8万亩,种植各类蔬菜17.2万亩,其中新发展露地辣椒2万亩,带动2733户9296人增收,户均增收5000余元。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基地的持续建设,催生了一批核桃、茶叶重点镇办;职业农民培育列入国家试点县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30家,其中培育国家级示范社4个;认定家庭农场147家。
“善弈者谋势”。信息化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汉滨主动对接互联网营销模式,抢占农产品消费市场。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5亿元,网络零售额2亿元。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已形成,镇办物流快递基本实现全覆盖。买全国,卖全国,汉滨“强农”蕴藏新动力。
项目兴则经济兴。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县、区,要想弯道超车、后发赶超,更需要抓投资,兴项目,更需要铸造“底盘”,打牢基础。2018年,汉滨区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抓手”,抓项目、促投资,集聚发展新动力。(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翟本荣)1月11日上午,安康市举行安康(阳晨)生态富硒放心猪肉“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饭店、进超市)...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